第939章大戰(一)
周法明深明大義,安撫了部下們,并叫來江州司馬高士廉商議一番。
高士廉出身渤海高氏,遷居洛陽多年,與長孫氏聯姻,他是長孫無忌的舅舅,長孫無忌兄妹少年喪父,長孫氏的親戚們對他們不好,高士廉便將妹妹一家接到了自己府中。
后來高士廉因受斛斯政牽連,外貶交州,因為路途遙遠,去的地方又乃煙瘴之地,可能再也回不來了,于是便將家產都留給了母親和妹妹,自己孤身上任去了。
如今算是殺了個回馬槍,跟著交州總管丘和回到了江州,如果能帶兵去到洛陽的話,也算是“榮歸故里”了。
作為江州總管丘和的心腹之人,他代表丘和來到襄陽,其實就是想跟黃州總管周法明好好說一說的。
就怕周法明覺得他位卑言輕不想見他。
丘和那邊的情形要比襄陽這里復雜的多,丘和算是地道的外來人,而且并不得朝中重臣們的信任。
丘和軍中不但派有督軍,而且還有兩位大將軍坐鎮,可謂是掣肘極多。
丘和與心腹們商議了一番,一致認為應該盡早起兵,直奔洛陽,到了那里,依有堅城,再好好整飭軍伍,理順上下,才有一戰之力。
他們最怕的是半路遇敵,這種臨時拼湊起來,上下各自為戰的軍伍根本無法與人野戰,一旦遇敵恐有一觸即潰之憂。
換句話說,他們需要周法明率大軍先拖住敵人,然后才能穩住軍心士氣,在洛陽堅城的保護之下,跟敵人相持。
不管周法明答不答應,丘和所部都會如此行事,其中有很多無奈的成分,爭功爭權的考量也不是沒有。
從交州到江州,丘和以及他的心腹們算是擺脫了陰濕的天氣,密布的叢林,蚊蟲的叮咬,以及各種各樣的土著的襲擾。
一旦從幾近于流放的狀態下解脫出來,那他們就絕對不想再回去了,于是爭取在此戰中立下功勞,得到更多的權力也就成了他們最為重要的一個目標。
如果上有周法明節制,下有督軍,將領們的掣肘,那還有何前途可言?
所以見到周法明之后,高士廉備述東路大軍之詳情,請周仆射體諒丘總管之處境等等,半真半假的說了好一通的好話。
周法明也好言相慰,并無半點責怪之意,寬宏大量的讓高士廉都有些羞慚了。
可等到送走了高士廉,周法明的第一道軍令就是暫緩向洛陽輸運糧草,并把押運糧草,并準備進入洛陽的長子調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