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0章出迎(二)
其他兩人就算沒讀過什么書,也從這話里聽出了幾許酸熘熘的味道,不由都樂呵了起來,心里大致上都是一個念頭,駙馬爺也會嫉妒的嗎?
…………
吳王的車駕還真就到了。
也不是什么車駕,杜伏威沒有坐馬車或者轎子的習慣,他是地道的武人,只要身子骨還成,出行的時候就一定會騎乘戰馬。
到了洛陽左近他也沒耽誤工夫,甩開大隊人馬先就趕了過來。
到了迎候的人群不遠處,杜伏威率先滾鞍下馬,護衛們呼啦啦的從戰馬上跳下來,跟隨在他身邊。
跟隨杜伏威回來的自然是他的親軍衛士,大概也就二三百人。
杜伏威不是衛府大將軍,他是大唐征朝水師行軍總管,是一個標準的從前隋沿襲下來的戰時職位。
一旦率軍班師回朝,這個職位自動也就交卸了出來,這些親軍和其他隨他回轉的軍將,在押送高句麗人去到長安之后,便會各歸建制。
這些人出征參加東海戰事長的有三四年,短的一兩年,身上都是帶著軍功回來的,精氣神上和幾年沒有仗打的唐軍就明顯有了區別。
再是精銳的軍隊,不經戰陣檢驗,時間長的話,也難免退化。
唐初的唐軍將士至此已經分成了幾個部分,和突厥接壤的漫長的邊境線上,駐守著的唐軍,有二三十萬人。
多是集結于河北,晉地,榆林,朔方,靈州,涼州這些地方,他們身上還保留著唐軍掃平天下時的傳統,不問兵力有多少,只問敵人在哪里。
參加東海戰事的大軍大致有十五萬人上下,大部分都是從駐扎在河北,河南,山東各部抽調的精銳人馬。
在海上打了三年多,因為與敵人連連激戰,這些兵馬也可以說是唐軍步軍當中最為精銳的一批人了。
剩下的零零散散的駐扎在各地的防御性軍隊,漸漸多有裁撤,轉歸折沖府,這種情況估計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用得上府兵的大規模戰爭,大唐還沒有經歷過。
將來的一段時期,眼瞅著也不會有這種機會。
另外一個時空當中,唐初動員府兵參戰就是要攻打高句麗,同時也顯現出了唐初境況的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