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2章工程
如今和大唐通商的國家也不少了,東西突厥,山南三國,東海上的幾個小國都滅亡了,只剩下了新羅和琉球。
琉球使者三月份剛到的大唐,可謂是姍姍來遲。
他們主要是在觀看大唐和高句麗的戰事,以勝負來定到底要傾向于誰,實際上是心里沒點逼數。
大唐和高句麗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龐然大物,不管誰輸誰贏,也沒你個小小的琉球站隊的機會。
而且大唐已經滅掉了倭國,離著琉球遲尺之遙,你若晚來一步,大唐的戰船說不定就開到琉球列島的邊上去了。
不過也能理解,小國寡民的島嶼國家,就像井里的蛤蟆一樣,沒什么見識,他們只記得當年中原人曾來攻打過他們,還記著仇呢。
所以他們更傾向于和無冤無仇的高句麗結盟,中原內亂的那些年,他們也正是這么干的,繞過倭國,去向高句麗人獻媚。
好幾次都請求高句麗出兵教訓一下倭國,讓他們別老是隔三差五的到琉球來騷擾他們的漁船。
到了大唐把高句麗給滅了,消息傳到琉球,琉球國王再也不用猶豫,立即派人到大唐東海都護府求見大唐官員。
等到他們來到長安的時候,已經來到了大唐元貞七年三月。
李破也懶的接見他們,都交給了鴻臚寺來辦,這其實就是之前所說的要把和大唐交往的邦國分開等級,琉球民只幾萬,占著一些東海上的島嶼,是屬于最末等的那種小國。
把它看做是一個國家都抬舉它了,那只能算是島嶼聯盟,島上的那些人很難說來自哪里,那上面也很難誕生土著人種,估計都是外來人,離著最近的倭國和中原是首選。
這個問題許多年后都一直爭論不休,歸屬權更是你爭我奪,大唐年間更是不用較真。
…………
元貞七年,朝廷有意整飭通商之事,厘定稅法以及商路上往來之人必須具備怎樣的資質,比如說必須有本國出具的通關文書,甚至于本國的稅收證明等等。
這些事情得與通商國家商談好了,才能實施,按照估算這事得拖個兩三年的時間,現在除了東西突厥,新羅還像回事,其他都很原始落后。
你跟他們商討規范通商事宜的事情,那純屬對牛彈琴,所以還得手把手的教,那就有點費勁了。
其實這都是為了和跟西域,東南亞或者南亞次大陸的通商做的準備,到底結果怎么樣,商人能獲利幾何,對大唐到底有多大的好處,連李破自己心里都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