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回憶了之前跟裴總合作過的經歷,李總突然醒悟到自己的這種不踏實的感覺來自何處。 投資人們跟裴總的利益戰(zhàn)車,還不夠牢固! 也就是說,依舊有翻車的風險。 之前投資共享學霸的時候,裴總先是動搖大家的信心,勸退了一批投資人,然后用了一點小計謀,將所有股東全都排除出去,自己獨占最大的得利。 李石事后復盤了一下,才發(fā)現(xiàn)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還是因為大家跟得不夠緊。 在商言商,裴總在商業(yè)方面,始終還是將騰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李總看來,裴總對他們這些投資人的態(tài)度一向都是,你們愿意跟來喝口湯就來,但吃肉這種事情不要指望,鍋里的肉全都是騰達的。 如果要按順序從餐桌上離開的話,騰達一定是吃到最后的那個。 所以李總想的是,一定要牢牢地把裴總綁在共同的利益戰(zhàn)車上,才不會被中途莫名其妙地甩下去! 而這次的讓利,就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表面慷慨,實則有一些雞賊。 李總等人開的餐館、旅店等等,是驚悸旅舍周邊的配套設施,相比于門票的收入雖然會少一些,但也同樣穩(wěn)定。 以裴總的遠見卓識,肯定是希望把驚悸旅舍打造成國內甚至是世界一流的游樂園,那么最終這個地方的盈利結構肯定會與世界一流的游樂園趨同,也就是門票、購物、其他收益各占三分之一的情況。 這其中,門票全歸騰達,其他收益由騰達和投資人們一起分,還剩購物這塊蛋糕,沒有分清楚。 驚悸旅舍正式營業(yè)之后,無非是兩種情況: 一種是國內游樂園的情況,門票賺錢,周邊不賺錢。 另一種是門票、周邊都很賺錢。 如果是前者的話,反正賣周邊也不賺錢,分給騰達五成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