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為什么沒有獲得金棕櫚?(求月票!)
在《美好明天》成功拿到評審團大獎的時候,各種蹭熱度的自媒體就已經發過很多這樣的帖子,無非是科普一下戛納和評審團大獎的重要地位、講一下國內電影上一次獲得這個獎項的經過,最后再分析一下為什么《美好明天》能夠符合戛納評審團的口味,成功拿到這個大獎,順便再重提一下本片的精神內涵和藝術性。
這樣的稿子裴謙已經看過很多,并沒有太大興趣。
不過看到這帖子的熱度似乎有點出乎意料地高,裴謙猶豫了一下,還是點了進去。
然而才剛剛看了開頭第一句話,裴謙就有點要昏厥了。
……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是不是覺得我又要講一下《美好明天》為什么得獎的內容了?”
“錯!”
“我要問的是,《美好明天》為什么拿的是評審團大獎,而不是金棕櫚?”
“大家都知道,這屆戛納把評審團大獎給到了《美好明天》,而把金棕櫚給到了《靈魂的旅途》,一部東南亞電影。”
“很多人只是因為《美好明天》拿到了評審團大獎就欣喜若狂了,似乎并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為什么《美好明天》沒有拿到金棕櫚?”
“事實上,只要比較一下就會發現,《美好明天》和《靈魂的旅途》有許多相似之處。”
“《靈魂的旅途》講述了一位貧苦農民在罹患絕癥之后看到逝去家人的靈魂,并跟隨著靈魂找到自己前世的故事。影片啟用的都是非職業演員,劇中人物的對話多半也都是即興發揮,鏡頭也很少用剪輯,都是用了長鏡頭。”
“雖說《靈魂的旅途》表現出異國風貌、展現出一些超自然元素,似乎更符合戛納評審團在追求藝術性上的口味,但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相比于《美好明天》來說,即使是在藝術性和內涵上,也并沒有那么明確的優勢。”
“相反,《美好明天》講述的是對貧富差距、金錢對人的異化作用、資本操縱科技掌控人們生活、人變成數據的擔憂。相比于‘靈魂’而言,顯然能夠引發更加廣泛的共鳴,內涵也更加深刻。”
“而國內的很多人因為對戛納的不了解,本能地認為國內的片子本來就不會太符合那些評審團的口味,所以拿不到金棕櫚也很正常,這絕對是一種誤讀!”
“在我看來,相比于《靈魂的旅途》,評審團應該也非常看好《美好明天》,根據小道消息,金棕櫚獎實際上經過了三輪投票才最終決出。”
“顯然,看似塵埃落定的頒獎,實際上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也有著許多波折。”
“考慮到《美好明天》已經獲得了評審團大獎,也就是事實上的主競賽單元第二名,那么這三輪投票中,《美好明天》肯定也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