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像樹懶公寓一樣,某些行業完全就是在比爛,你只要做的良心一點、少賺一點,就已經打敗了九成的同行。 在看到樹懶公寓那名租客的信之后,裴謙的感覺比較復雜,但最主要的感受,是意識到了騰達的實體產業已經在對很多人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有句話叫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這個世界上像那名租客一樣被甲醛房和各種垃圾產品危害的消費者,肯定還有很多。 之前裴謙覺得自己沒能力去解決這些事情,但現在他突然非常清晰地意識到,其實自己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輕易地解決一些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把騰達生活的各個產業開到整個京州、漢東省甚至是全國,去改變更多人的生活,已經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而對于裴謙自己來說,這些實體店在擴張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資金,足以把目前這些產業賺來的錢消耗殆盡,還能再貼點。 賺了的話,就繼續往里面貼錢,反正想要把這些店開到全國那還早著。 如果真能改變一些人的生活,那裴謙覺得哪怕自己最后賺了錢、吃點虧,也沒什么關系。 畢竟自己現在衣食無憂,而世界上還有那么多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而且,這也讓裴謙意識到了堅持虧錢給自己帶來的一個巨大的優勢:恰恰是因為不在乎盈利,所以在做這些實體行業的時候,才可以把所有資金都用來擴張,而且努力地把各方面的體驗都做到極致。 如果真的以賺錢為目標,就要考慮如何去控制成本,如何去追求利益最大化。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就不會有摸魚網咖、摸魚外賣和托管健身這些模式了。 而產業盈利直接跟自己的收益掛鉤的話,裴謙也很難確定自己到底還能不能心甘情愿地按照現在的心態去做這些事情。 假設,樹懶公寓的裝修材料在不影響租客健康的情況下,每間房削減1000塊成本,最后的盈利就能多一百萬,那么以盈利為目標的話,自己會如何選擇呢? 裴謙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不想去試,因為人往往是經受不住考驗的。 一旦把自己的利益和顧客放到對立面上,恐怕沒幾個人能拒絕錢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