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再相遇
小葉原本就是潮汕人,他一口氣拿出一個億造福家鄉,真的震驚了當地的政府,說不準,關鍵時刻真的能救他一命。
這個年代想辦一家成功的企業并不容易,沈光林他們的電器工廠建設好了,但是原材料和零配件的供應卻出了問題。
并不是質量不過關,也不是這些東西沒人生產,實在是能夠提供的物料有限,甚至有些東西用錢都買不到。
現在是科學的春天,但還不是民營企業的春天。
國內的企業都是國企,雙軌制并行,他們生產的東西分為兩塊,其中一塊就是計劃內的生產任務,這部分哪怕是虧錢也要做的。
另一部分就是計劃外的產品,這些才是可以對外銷售的,也是企業賺取利潤的主要來源。
沈光林他們公司能夠買的,也就是另一條軌道上,計劃員生產的產品,雖然靈活,但是不穩定。
不過,地方政府真的給與了大力協調,他們為了電器廠能夠順利投產也是各種牽線搭橋。
后世,深城能夠發展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
就在磕絆磕絆和不折不撓中,他們的第一款家電產品下線了,生產的是冰箱。
蘇有朋讓人一口氣發過來10臺,就是想看看京城的市場接受程度的。
說是國產,其實沒有多少東西是自己造的,壓縮機是扶桑產的,膨脹管是彎彎產的,電路板是香江產的,只有鈑金件才是自己產的。
實業救國,任重而道遠啊。
沈光林拆開看了,品質還可以,起碼不用學習張蕊敏砸冰箱了。
現在聚會的選擇就不止是老莫了,京城開了幾家比較上檔次的中餐館,味道不錯,更能引起人注意的就是昂貴。
很多人去吃飯,享受的就是這個貴的過程。
再貧窮的時代,也有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