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四章 晶體硅
而且,為了不虧待這位手下大將,沈光林在京城的天宮一號還給他分了一套房子。
只是張成并不是一個喜歡物質享受的人,雖然他跟著沈光林也養成了一個喜愛美食的習慣,但是其他的物質追求,那就沒有了。
到津門工作了,他是最高負責人,是京城大學派過來的代表,而且是代表沈光林行使權利的。
實驗室的所有開支,沒有張成的簽字,一分錢都領不出,而金額超過一定程度,還是需要沈光林來審核的。
聽到沈光林的問話,張成整理了一下思路,匯報道:
我們最開始生產出來的硅棒的純度確實是只有3個9或者4個9。后來,我們工作組也是閑著無聊,想著能不能更高程度的把原材料給純化一下。為了這一目的,我們也是使用了各種方法,包括半導體的制備方法。
張成接著匯報:“我想,如果我們采用更高等級的生產試驗條件,采用更加嚴格的管理措施,比如,我們建立高潔凈度的實驗室,說不得我們能夠制造出更高純度的硅片呢。”
確實,雖然做半導體集成電路的晶圓和做太陽能電池的硅片用到的都是單晶硅,但是他們的生產方式和技術路線是不一樣的。
如果用作太陽能發電的電池硅片,純度為%也就夠了。但是如果用作半導體集成電路的芯片,它們對純度的要求是9個9甚至11個9。
要達到這個要求,想一想就知道是很不容易的。
做高純度單晶硅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在晶圓切割好后還需要低濃度離子注入,高濃度摻雜外延生長,退火,等等之后才可以進入下一步的實用工序。
按照沈光林的原計劃,他想的是能不能找到低廉生產單晶硅的方式,原意是用制造太陽能電池組件發電,結果呢,它們走向另一條道路了。
張成卻說了,生產晶硅電池沒有什么用啊,航天衛星用不了那么多的,要生產還得是生產高級貨,生產那種應用比較廣的貨。
晶圓是很好,但是直到沈光林穿越,國內半導體廠生產最多的也就是6寸晶圓而已,那些8寸晶圓,10寸,12寸,14寸晶圓的技術都是掌握在彎彎,棒子,扶桑和花旗國的手里的。
身為21世紀的年輕人,只要稍微留意一下,總是能夠看到一些光伏應用產品的。
現在,沈光林也是有點懵的,他原本是想做華夏第一個石崢嶸的,結果發現自己有可能成長為張中謀啊。
光刻機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