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三章 說服
克隆牛,這個意義可就更非凡了,簡直是轟動爆炸性的。
隨著克隆牛的成功,即使作為外行人,大家也已經明白了:在克隆人上面,已經不存在技術難度了吧。
沈光林實驗室開發的克隆牛技術,在實驗難度上確實并不算難,也確實有一些取巧的成分在里面。
只能說,沈某人實驗過程設計的精巧。
畢竟,克隆就是克隆,這可不是胚胎細胞的分割,這是真正的體細胞移植。
用體細胞培育出完整的生物本身,就是一項不可思議的發明。
其實,在完成克隆哺乳動物之前,克隆技術已經發展很多年了,從微生物到浮游生物,再到魚類,再到兩棲類。
但是,最近幾十年,哺乳動物的克隆,生物學界一直都沒有能夠實現。
為什么就讓沈光林這樣一個物理學家給實現了呢。
華夏上一個生物大拿童第周先生就完成了金魚和青蛙的克隆,當時采用的技術也是換卵。
小學課本上還有一篇文章,就叫做《童第周》,好像講的就是童先生在比利時留學給青蛙卵脫膜的故事。
不過,其他物種的克隆,只是生物發展歷史上的一種遞進。
只有克隆牛,才是從根本上改變了克隆的本質,重塑了克隆的意義。
因為就是它,也讓人產生了一些不好的聯想,比如,萬一,克隆出了人......
一些逝去的偉大人物是不是可以復活;如果有一個絕色女子,是不是就能克隆一堆出來;一些人已經瀕臨死亡了,是不是可以通過克隆技術獲得新生。
人的頭和大腦移植如果能夠實現,是不是就可以通過反復克隆獲得永生了?
器官移植的歷史已經很久了,據說,早在民國時期,戊戌變法的主導者康先生就把猩猩的睪丸移植到自己體內,然后排異反應掛了。
克隆,打開了生物的另一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