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五章 交換(2)
現在,沈光林的科學觀點才代表了最新的科學觀,這個年代的人不談幾句基因技術,根本沒法在科技圈里混。
這就跟后世的人不談幾句物聯網和區塊鏈就跟不上經濟形勢是一樣的。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沈某人,他最有發言權。
說實在的,沈光林原本是看不上倫敦大學的,而爵士就是倫敦大學的教授,還是終身的那種。
哎,為了國寶的早日回歸,沈某人的逼格都降低了。
于是,沈光林提議:咱們成立一個聯合實驗室吧,選題不選別的,就選人類衰老的秘密就好了。
沈光林上次到英吉利來的時候,就激發了他對線粒體的探索興趣,現在再次來到英吉利,還是繼續這個話題吧。
就在莫言先生獲獎那一年,諾貝爾生物或者醫學獎的獲得者中就有扶桑人,研究的成果就是對“體細胞重編程技術“的研究。
沒錯,就是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術。
沈光林實驗室在前幾年已經發現了人類衰老的秘密是端粒體的長度隨著復制的進行不不斷縮短,這是一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已經被沈某人收入囊中了。
而且,他的克隆牛也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沈光林養的克隆牛已經四五歲了,體檢的時候發現,它的實際年齡其實已經10多歲了。
這是承襲的母體的年齡,并不能從新生命開始算起。
現在,翠花們身上已經有老年病了,這就是線粒體的功勞。
而“體細胞重編程技術“是衰老命題的延續,這是一項2007的科研成果,扶桑的科學家通過對小鼠的實驗,發現了可以誘導人體表皮細胞使之具有胚胎干細胞活動特征的方法。
這種方法誘導出的干細胞可以轉變為心臟和神經細胞,為研究治療多種心血管絕癥提供了巨大助力。
而且,在這之后,這一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了,因為它免除了使用人體胚胎提取干細胞的倫理道德制約,所以很快就獲獎了。
這確實是一項不得了的成就,打破了克隆的限制和干細胞存儲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