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零章 捐錢(1)
既然是要做科研,那總是要花錢的。
隨便一個項目,只要正式啟動了,大把的鈔票就像流水一樣花了出去。
對于一個有國家做后盾的實驗室還好,你撥付多少錢我就做多少事,大家都有充分的預計。
沈光林實驗室可就不同了,它雖然是掛在京城大學的,但畢竟華夏的經濟還不富裕,就算是真的能夠撥付三瓜倆棗也辦不了太多事。
所以,向全世界募集資金也是勢在必行的一種生存之道。
也幸好,沈光林的實驗室位于華夏,背靠京城大學,科研猿和科研狗的薪水和國際水平比起來,低的簡直離譜,但是,他們的能力卻強的讓人發指。
性價比極高啊。
就算是這樣,在沈光林的實驗室里,平均每人每年三五萬美元的開支還是要的。
而隨著實驗室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如果沒有持續性的像白血病治療藥一樣的成果出現,沈光林實驗室早晚有一天會坐吃山空的。
所以,量入為出,也是實驗室經營的畢竟之路。
管理一個頂尖實驗室,可不比管理一個大型公司簡單。
在80年代和90年代,都是整個華夏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國家是真的拿不出太多錢用來搞科研,尤其,馬上還會面臨一波下崗潮呢。
到了現在,兩伊戰爭基本結束了,華夏的對外軍售也已經陷入了停滯狀態,就連各大軍事院所都拿不到太多錢,更別說一般的科研機構了。
沈光林也是知道這個情況,也是怕落人話柄,所以這才沒有要國家一分一毫的科研經費。
現在的國際環境還可以,找那些跨過公司,找那些老年富豪化化緣,他們想必也是希望能夠長壽的吧。
為此,沈光林還讓人組織了一個長壽的專題呢。
這些資料也是沈光林實驗室這些年的科研積累。
比如,足球稀能夠長壽,發現足球稀,這是一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