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我希望沒有這一天
子貢贖人不要報酬,人人不贖人,子路救人受牛,人人作好事了。
仔細一想,方惜不由變了色,不服之色漸漸褪去,露出沉思。
這道理其實很簡單,從兩個典故就能看出,與大政沖突,怎么可能錄取?
這道理,二人都是已經考中了舉人的讀書人,只要給點明一下,就自然能想明白。
“說白了,這是以鬼神壓人道,壓王法,而我們的考試是在人間,人間考官貶落伱,實是理所當然。”
蘇子籍說完,又轉臉對著余律說著:“你說的,善必賞有心亦賞,惡必罰無心亦罰,大體上是對了。”
“只是,卻不符合人情。”
“雖說內法外儒,但外儒還是必要的,如果沒有仁這個字,司法就很容易變成法家之苛政,考官要是以你刻薄,低低錄取,你也無話可說,要是貶落,也有理由。”
谷鶟
“應該以事實論罪,又以有心無心論輕重。”
“這就符了圣人教誨,也符合了國法人心。”
余律和方惜久讀經書,頓時領悟,這就是中庸的本意,中庸并不是平庸的意思,而是法與人情,文與武,急于緩的調和,可以說,此法理,萬世不易,沒有哪個朝代能離開它。
蘇子籍見二人都陷入沉思,若有所悟,又笑著:“其實就算這樣,也還是次了些,只能中,卻不能考中前列。”
余律方惜都知道太孫這在指點,機會實在很難得,都很認真傾聽,可這話實在不理解。
“殿下,為何?”余律亦不解問,難道這考題,還有第三種回答?自己的回答雖不十分精準中肯,但是經過調和,卻再合適不過。
“如果你們僅僅是讀書人,此論已經足矣!”蘇子籍擺弄著手中扇子,將其慢慢摺起,說:“可你們現在,卻是在貢試,是在跳龍門,是在求官。”
“下一題,民之于官何位,何解?”蘇子籍看兩人的神色不解,笑了笑,問著。
方惜不明白為什么跳題,有些詫異,思考了下:“民生關系天命,哪怕一人也不能疏突,要從小事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