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觀就著昏暗的燭光,枯瘦的中年人,坐在案前,眼神有些發愣。張岱仍然在反復思考。“懲私利千古不斷,戒公貪聞所未聞!”“國之不行,乃是天風淪喪,此乃朝廷和皇帝的公貪?”“公貪之下,民不聊生百業凋零,故戒公貪還在私貪之上,其次才是百官之德風!”“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原來這樣……原來是這樣……”“沒有戒公貪,一切都是刻舟求劍,抱薪救火!”“這就是圣賢的大道?”“這才是圣人的大道?”他臉色越來越臉色蒼白。“難道我錯了么?”他喃喃自問。無人回答。他也不需要旁人回答。“想我自幼讀書,不是沒有過宏德于世的想法。”“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無數前賢前赴后繼,我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這心這愿,自幼就有,卻不曾說出,而是踐行在心。”他眼神楞楞地,看著那搖曳交錯的燭火。燭光里,仿佛映照出三十多年前,尚是年輕的他,在燈下讀書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