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未來的思考
回大梁的路很遠,也很平坦,走陸路先到陳州,再往大梁去。
陳州是向訓鎮安軍的駐地,在此地,向訓大方的設宴款待眾人,史從云去了。
耽擱一天之后,就繼續北上。
這回史從云以身體不舒服為由,北上的路不再騎馬了,而是鉆進周憲的馬車。
眾人大笑,都說云哥兒不是身體不好,是太好了。
北上的路,史從云枕在周憲大腿上想了很多事情。
此戰對于南唐來說是抹不去的陰影,淮河防線丟失,接近半數國土喪失,自此周國兵陳大江北岸,時刻威脅金陵。
對于大周而言意義重大,相當一下增加了差不多三分一的國土,而且還都是肥沃富庶的土地。最重要的是都在南方,不會受戰亂侵擾。
大周此前其實只有關中,半個河北,山東,河南之地。
關中歷經唐末諸亂至今已經殘破荒廢,半個河北和山東要時刻面對北漢和契丹的襲擾,隨時需要囤駐大量兵員,時刻備戰,百姓難以休養生息,只有河南還能稍安。
這也是王樸為什么提出先南后北戰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整個周國缺乏戰略縱深,缺乏打大仗,持久戰的資本。
如果打幾個月,打幾年尚且可以,可如果要打舉國之戰,如和遼國開戰,絕不可能是幾戰、幾年就能決定最終結果的。
往往可能持續打十幾年,幾十年,如當初漢朝打匈奴,唐朝打突厥,北宋打西夏,蒙古打南宋,人們可能只記得幾場大戰,最終結果,可其實戰場是非常漫長的,動輒幾十年,大大小小的戰數都數不完,如果沒有國力支撐,這種戰爭小國是打不了的。
而如今的周國也沒有資本打這樣的戰。
有了淮南情況就會好太多,淮南之地富庶平坦,而且身處南方,有黃河、淮河阻隔,不必擔心北方襲擾,能成為穩定大后方。
淮南南方面對的是南唐、吳越、荊楚、南漢等,根本不足為懼。
吳越、荊楚都是對大周臣服的,打南唐時兩國都出兵幫忙了,南唐本就對大周是畢恭畢敬的,如今經史從云這么一打,肯定也戰戰兢兢,恭恭敬敬。
再南方的南漢則更是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