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一章 太安城又下雨
當仙人附體之軀在地面狠狠砸出一個大坑的時候,那名騎將除去眼眸依舊殘留金色光彩,先前披掛的金色甲胄已經不復存在。恢復大半凡人身軀的騎將下場凄慘,七竅流血,奄奄一息。
徐鳳年面無表情站在大坑邊緣,俯瞰那名其實到頭來無論如何都難逃一死的重騎軍將領。以世間武人體魄承載謫仙身軀,除非是達到了金剛境和天象境,否則都是不堪重負而亡的結局。
儒釋道三教中人,有別于尋常江湖武人,跟佛門得道高僧一入一品即金剛相似,道教宗師往往一入一品即指玄,這也算是得天獨厚的機緣,常人艷羨不來,不過相同境界對敵,自然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純粹武夫更為善戰,如早期的武道宗師,如韓生宣和軒轅大磐之流,別說面對一個金剛境界高僧或是指玄境真人,就是兩個三個,也能毫無懸念地一并轟殺。所以修道之路,有快有慢,也有得有失,就看各自如何取舍了。但是大抵說來,各人有各人的造化機緣,姜泥的劍術精進一日千里,軒轅青鋒接連奇遇武道大成,趙凝神請神失敗卻因禍得福,心境受損的江斧丁在打潮之后別開生面,陳芝豹更是數次坐收漁翁之利,謝觀應和軒轅敬城只是翻書讀書就能讀出大境界,妙不可言說不得,說不得。
魁梧騎將徹底斷氣。
然后一抹璀璨白虹從大坑中平地而起,向天空迅猛掠去。
我自天上來,我往天上去。
凡人奈我何
只可惜遇上了殺過天人也殺過天龍的徐鳳年。
想當年,返樸歸真的道教大真人趙宣素以稚童面容現世,差一點就躲過李淳罡把徐鳳年成功做掉,可就算被桃花劍神鄧太阿以飛劍釘殺,臨終之際仍是歹毒之極地陰了徐鳳年一把。
遇上了萬里借劍和出海訪仙之前的鄧太阿,與仙人不過只差一線的趙宣素尚且逃脫不掉,如今這位不知何年何月得道飛升的龍虎山仙人,本身又被天人下凡的條條框框限制,遇上了正值意氣無雙、如同置身武帝城面對天下群雄的徐鳳年。
在徐鳳年出手攔截之前,欽天監大門口的仙人很多都不約而同地露出震怒神情,那名站在趙希夷身側的飛劍仙人更是怒不可遏,當“豎子豈敢”的驚雷嗓音在原地響起,仙人早已不見蹤跡。
下一刻,許多位置靠近左右兩側的仙人在抬頭望見一幕后,都有些震驚,然后分別與臨近仙人面面相覷,開始竊竊私語。
原來那抹白虹在飛劍仙人出手阻攔徐鳳年的出手后,仍是在數百丈高空給一道橫空出世的方寸雷攔腰截斷了,從此消散天地間。
不遠處,之前已經展開沖鋒的兩支騎軍在接二連三的沖擊之下,只好停下戰馬,然后很不甘心地轉身撤退戰場,前方兩撥神仙打架,任他們是當今戰場上的大殺器,也不敢造次。
而在徐鳳年身前,千百柄紫金飛劍如同滂沱大雨傾瀉而下,緊隨其后是那位腳踏一柄巨大飛劍御風而行的仙人,雙指并攏在胸口,口吐真言。
徐鳳年一腳向前跨出一步,一腳后踏,雙膝微屈,左手刀,刀尖微微上挑直指御劍仙人,右手亦是雙指并攏在刀側,輕聲道:“破陣。”
沒有飛劍如灑雨的巍峨壯麗,沒有氣象威嚴的道教真言,徐鳳年簡簡單單一個持刀抬手,簡簡單單兩個字。
一條青色罡氣如游龍,直接破開了從天間傾斜落地的密集劍陣,撞向那名高高在上的劍仙。
臉色劇變的仙人手指掐訣,他胸口前方懸浮出一塊晶瑩剔透的笏。
笏一物在大奉王朝朝堂最為風靡,如今離陽王朝在一統春秋后就逐漸棄之不用,按大奉律例天子用玉,藩王諸侯用象牙笏,士大夫用竹笏。由于大奉朝崇尚黃老,故而特賜道門獲封真人稱號的道士準持玉笏。只是終大奉一朝,也不過為屈指可數的道士敕封真人,據史可查的大奉真人總計八人,不同于離陽,當時大奉歷代皇帝都推崇武當而貶抑龍虎,所以七位真人都出自武當山,僅有一位龍虎山道士趙正真獲封洞虛真人,而這位在大奉末年大名鼎鼎的龍虎山神仙又有種種御劍凌空的傳說。
想來這次重返人間的御劍仙人,就是那位傳言在大奉末年一腳踩劍一腳踏笏飛升的洞虛真人趙正真了。
玉笏浮現后,來也匆匆去更匆匆。
青色罡氣與潔白玉笏轟然撞擊在一起,引發出宛如天地為之震撼的異象。
別說李家甲士和街上騎軍都忍不住滿臉痛苦地捂住耳朵,就連許多仙人衣袂都開始向后飄蕩。
硬碰硬地一撞之下。
玉碎
青色罡氣裹挾風雷撞碎玉笏,透過仙人身軀,刺入高空。
風雷之聲,余音不絕。
在天空中久久回蕩。
仙人趙正真的下場和之前的金甲仙人如出一轍。
長生真人不長生。
那些劍雨沒了主人加持,頓時杳無蹤影,一時間天地清明。
兩位仙人,簡直就是毫無還手之力。
徐鳳年彈指間,灰飛煙滅。
仙人們面面相視,并無懼色,只有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