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跨過原始人社會
唯一的毛病就是饞了一些。
最早一批抓回來的馬駒子已經(jīng)長成快三歲的成年馬了,這些馬才是真正能讓云川部出現(xiàn)第一批騎兵的戰(zhàn)馬,只是數(shù)量太少了,不足六十匹。
夸父的兒子虎承已經(jīng)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蒼鷹了,他喜歡騎在戰(zhàn)馬背上奔馳的感覺,覺得自己像是在飛,所以,他的馬也就有了一個很奇怪的名字叫做——翅膀。
夸父不喜歡這個名字,可是,他的兒子喜歡,云川也很喜歡,這還是云川部除過云蠡之外另外自然誕生的一個有意義的名字。
云川部第一批新生兒就是這批騎兵的主要人選,他們這幾年幾乎就是在馬背上度過的,所以,每一個人都跟自己的戰(zhàn)馬契合度很高,像蒼鷹這樣的孩子,甚至可以在奔馳的馬背上做一些高難度的動作,比如抓著鞍韉在馬背上盤旋,或者抓著鞍韉在狂奔的戰(zhàn)馬背上倒立,甚至還有孩子僅僅憑借雙腳掛在馬鐙上,就能把身子藏在馬肚子底下,當然,同樣是在戰(zhàn)馬奔馳的時候。
阿布不允許這些孩子平日里多用馬具,他規(guī)定的很死,只要這些孩子帶著馬離開了藏馬谷,就要卸掉馬具。
通過對比,阿布已經(jīng)很了解這些馬具對騎兵的幫助了。
云川現(xiàn)在可以騎乘的坐騎很多,比如野牛,比如那頭剛剛長大的野象,當然,也有小紅馬,如果硬要把夸父的板車算上,云川就有四種出行工具可以選擇了。
不過,大部分的時間里,云川還是最喜歡騎野牛,這家伙的脊背寬大,最近不知道跟誰學會了平穩(wěn)的走路,所以,躺在野牛背上看著藍天白云的時候,是云川很享受的一個時光。
變化永遠是在不知不覺間發(fā)生的,如果把時間拉長,這種潛移默化的變化就該是翻天覆地一般的變化。
云川部的土地在阿布的安排下,已經(jīng)按照家庭分配到了每一家,每一家在耕種收獲之后,需要拿出五成的糧食來交給部族。
在這一點上云川沒有后退,土地必須按照家庭分發(fā),沒有成家的,就只能替部族勞作,最終獲取報酬來謀生。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把家庭這個觀念迅速的推廣開來,讓部族變成由一個個小的家庭組成的集合體。
至于索取五成的收獲是有原因的,一來,種子屬于部族分發(fā),二來,大牲畜屬于部族集體所有——也就是屬于云川所有,第三,就是因為部族還需要供養(yǎng)軍隊以及一些管理人員。
云川部的土地很多,即便是這樣,他還鼓勵部族人們自己開墾新的土地,開墾出來的新土地,一年只需要上繳兩成的收成就可以了。
以前,云川部的生產(chǎn)力來自于大家對餓肚子的恐懼,后來,過了很多年的平安富足的日子之后,這種恐懼就消失了。
尤其是當族人發(fā)現(xiàn),自己部族擁有了很多奴隸之后,他們中的很多人,就覺得應該是奴隸下田耕作,他們就應該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