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場景,帝辛若是不想背上破壞談判的罪名,似乎就只能低下頭來,給琉球使團一個合理的交代。 動手只會兩敗俱傷。 但是很可惜,帝辛并不打算這么做。 若是此刻低了頭,那就正好順了背后算計之人,也就是成王的意了。 被刺殺之后,打算卻尋一個說法,最后卻虎頭蛇尾的離開了,若是子啊有心人的編排之下,對于他如今的名聲,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可不低頭同樣對自己不利。 這似乎是一個不解的局。 前提是,現場只有裕王府和琉球使團兩方人馬的話。 京營衛隊不算,蘆淞的身份還不夠參與其中。 其他使團的也不算,他們是局外人。 但是,現場卻也的確存在第三個擁有足夠話語權的勢力。 沒有錯,正是趙襄齊。 政治的博弈不止是打打殺殺。 換過來說,除了力量之外,其他的一些條件亦是實力的一部分。 而這其中,身份無疑是占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趙襄齊,商戶之女所出,但所謂的身份高低也只是在幾個兄弟之間比較。 在外人眼中,他亦是當今皇帝的親兒子,正統的大離王爺。 堂堂正正,不加任何水分的齊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