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章 還是鏡下手術?
奧古斯特在手術臺一圈黃色禁止線之外,繞著走了幾圈,然后停留在器械臺附近,他很想看看那把長柄尖細咬骨鉗有什么特殊,甚至他懷疑上面可能帶有某周智能探測設備。
雖然隔著一定距離,奧古斯特還是將那把咬骨鉗看得清清楚楚,就是一把普普通通的長柄尖細的咬骨鉗,除了特別適合鏡下操作之外,看不出任何特別。
楊教授是如何做到完整地切除骨囊腫,沒有傷及囊腫壁,更沒有讓囊液體流出。
看似波瀾不驚的手術,奧古斯特絞盡腦汁琢磨背后的為什么,可是在怎么也想不出來。
經口前路手術已經完成大部分,剩下的步驟是在人工寰椎里填充骨質,內固定器中間部分的人工寰椎,包括了前弓后弓和兩個側塊,它盡量模擬出正常寰椎的力學結構。
內固定器跨越寰椎,以頭枕部和樞椎為依托固定頭頸,這種固定是臨時的,最終希望填充的骨質可以與顱底及樞椎愈合在一起,也就是能夠對頭頸進行骨性焊接。
骨性焊接,就是脊柱外科的“融合”,這是脊柱手術的基本目標之一。
脊柱外科的底層邏輯,也是基本目標:減壓、穩定、矯形,一切手術將圍繞這三個目標展開。
清除血腫、清除粉碎的寰椎,這就是減壓,解除已經存在的或者潛在的對脊髓的壓迫。
而植入內固定器就是重塑脊柱的穩定,這種穩定是臨時的,最終需要依靠骨與骨的愈合來塑造永久穩定。
將脫位的寰枕關節、寰樞關節重新放回到正確的位置,維持頭頸正常的解剖觀察,就是矯形。
在那些年輕的規培生和研究生眼里,現在手術好像平平坦坦,沒有什么驚心動魄,但是在奧古斯特眼里,他明白有些手術的難度究竟有多大,尤其剛剛完整地切除囊腫,要求的手術技術非常高。
楊平停下手術,等待溫博士的冰凍病理結果。
目前的診斷“骨囊腫”只是影像診斷,最終是不是“骨囊腫”,還是其它的腫瘤,需要依靠病理檢查來確定性質。
如果病理檢查是良性的,寰椎除囊腫之外的骨組織可以廢物利用,充當植骨的骨塊;如果病理檢查是惡性的,寰椎的骨組織須放棄,楊平需另尋“供應商”,比如切除部分肋骨或髂骨。
“從沒聽說骨組織可以做冰凍切片,這家伙究竟行不行?”張林有點懷疑。
宋子墨非常相信溫博士:“這人脾氣有點古怪迂腐,但是水平沒得說,他說行肯定有把握。”
“骨組織或者鈣化組織做病理切片,先要脫鈣,然后去酸,后面步驟不說,單單去酸至少要24小時,他半小時出結果?”張林嘀嘀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