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半個月
胡城。
城池原先的名字叫什么已經不重要了,在攻破城池且占領之后,負責制定臨時政策的文臣便向帝辛提出了一個建議。
修改這座城池的名字,宣示對其的占有權。
帝辛考慮了片刻之后,便同意了下來。
而又經過了一番討論之后,這座城池便被正式命名為胡城。
他們并沒有強行要求城內原先的百姓也如此去叫,只是每日貼出的告示,不論是政策的宣布還是今日工作的要求等等,所有的通告上面都會將這座城池的名字改為胡城。
而大離士兵們在談論的過程之后,也同樣將這座城池稱之為胡城。
如此潛移默化之下,不過三天不到的時候,城內的百姓有一些便不自覺地改了口,雖然反應過來之后他們仍然會改回去,但稍不注意又會說出胡城這個詞。
隨著時間的推移,擁有這個習慣的百姓也越來越多,到了后面有一些人即使發現了,也懶得再去糾正了。
而除此之外,文臣決定的一系列政策之中,同樣會引導城內的百姓放棄原先蠻夷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而是以大離的風俗去進行改變。
這個過程同樣沒有強制,也沒有大刀闊斧,而是和將這座城池改的名字成胡城一樣,用的是潛移默化的方式。
人族是一種很務實的生靈,在生活之中,若是發現了更方便或者對生活改善更好的方式,那么不用人催,自己就會主動去學習和使用。
這是人族對于美好的期待,不能算是缺點,但在這種時候卻是很好利用的一點。
如此幾日下來,城內有一些百姓的身上,已經出現了屬于大離百姓的部分特點。
而當他們身上屬于大離百姓的特點越多,那么就代表他們被大離文化侵擾的越深,同樣也表示他們對于大離的認可越高。
慢慢的,他們對于大離軍隊的抵觸也會相應的減少。
既改善了百姓的生活,又降低了他們的敵意,這可以說一箭雙雕之事。
當然了,如此“隨風潛入夜”的政策也不僅僅是文臣的功勞,西子率領的智囊團在其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