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六章 風起
現在看來,他大約已經不需要這張博士畢業證書來證明自己了。
現在,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對外介紹他是沈教授,沒有一個人表示懷疑。
不過,只要模糊了畢業年限,拿個博生學位也是好的,起碼有證了嘛。
個人履歷也更好看一些,學校頒發給他的是兩個證書,沈光林現在已經是京城大學的碩博連讀畢業生了,標準的國子監嫡系。
至于他沈某人本科在哪里讀的,這個事情不好安排,暫且擱置吧。易宗天教授不也是沒有讀大學而直接上的研究生嗎。
這次畢業儀式國家還是非常重視的,這也是表明科學的春天真的到來了。
但是,真要查看這一屆博士生分布的時候就會發現,分布很不平均。在這個時候,就能看出誰是親兒子誰是干兒子了。
全國一共18個博士學位,科學院和科技大學占據了其中的12人,其他學校分享剩下的6個名額。
沈光林想起了南北朝時期謝靈運的一句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
現在就是科學院獨占了8斗,復旦大學占了一斗,其他學校包括沈光林在內共分一斗。
所以,那一千萬的科研資金,他和京城大學爭不過人家,一點都不冤。
人家是專業科研機構,你們是專職教學機構,不一樣的。
直到后來,大家發現,擁有年輕人的教學機構反而更容易出科研成果,這才明白,科學家的黃金年齡就是青年期,一旦他們開始想著提高地位了,學術生涯也就要結束了。
沈光林是提前一天趕回的京城,就是為了和其他人一起領這個畢業證。
組委會安排了統一的住處和統一的服裝,還有專門的人員對他們進行培訓。
國家果然是開放了,這么重要的場合,竟然沒有給安排中山裝,而是西裝,還有領帶的。
沈光林第一次發現,西裝的墊肩是如此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