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神仙董事長
大西北并不缺少土地,生產建設兵團在大西北已經扎根了數十年,但依舊有大片的土地沒有被開墾。
并不是因為不想去開墾,而是因為就算把土地開墾出來,也沒有那么多人去耕種。
到了后來,處于保護環境的目的,生產建設兵團也放緩了開墾土地腳步,再去開墾新的土地,更多是為了穩住國家18億畝的耕地紅線。
棉花收割機普及之前,在西北自治區種棉花,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沒有那么多人進行采摘。
不光是棉花,其他種作物也差不多,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即便是有土地,也不敢去耕種。
從1978年到2000年,整個西北自治區的農作物播種面積,從4500萬畝,上升到了5000萬畝出頭,大約只增長了10%。
到了2003年以后,農業機械開始逐漸的普及開來,農作物的播種面積也迅速的增加,到了2016年的時候,已經增加到了9300萬畝,比1978年翻了整整一倍。
這就是農業機械帶來的巨大作用。弄的的大量使用,彌補了大西北人力資源不足的缺點,使得西北地區的耕地面積大幅度的擴大。
2016年以后,為了保護環境,西北開始了一系列的退耕還林工作,使得農作物播種面積略有減少,但因為農業技術的進步,農作物的產量一直是在增加的。
未來的生產建設兵團,種植了超過1300萬畝的棉花,而且這還是“減棉增根”以后的數據。而在1998年,生產建設兵團種植棉花的面積,還不到后世的一半。
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那么多人去采摘棉花,如果解決了摘棉花的問題,生產建設兵團的棉花種植面積可以迅速擴張一倍。
當李衛東說出增產100萬畝棉花的時候,張建設瞬間陷入了震驚當中。
張建設迅速估算了一下,按照西北自治區棉花的正常產量,100萬畝棉田,大概能收獲15萬噸的棉花,而當時全國的棉花年產量,也不過是450萬噸。
這也就意味著,增加100萬畝棉田,全國棉花的產量就能增加3.3%!哪怕是有一成的折損,也能有3%的增量。
全國棉花增產3%,這個誘惑實在是太大了,這絕對是戰略層級的提升!
而且15萬噸的棉花,也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除了可以直接賣錢之外,說不定還能吸引一些紡織企業入駐。
買100臺棉花收割機,明年就可以多種100萬畝的棉花,這簡直是開了掛的爆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