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調轉矛頭
六月二十前后,史從云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各種事情,朝廷已經迅速安定下來,重新運轉。
鄭王郭宗訓以及他的兄弟姐妹,在當天被護送去往鄭州安頓。
然后就是提拔和封賞,把他的心腹都提拔上來。
其中,孟玄喆一下從亡國的太子變成了左驍衛將軍,宣徽南院使者,成了天子近臣。
而在宰相班子的調度上,史從云以閭丘仲卿為樞密使;王樸加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竇儀為大理寺卿;魏仁浦加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溥加參知政事;范質依舊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谷為左仆射,平章事。
此外加盧多遜為戶部侍郎,樞密直學士;這是比較大的調動,已經讓盧多遜開始試著接觸核心的國家軍政大事,如果做得好,也為以后拜相打下基礎。
而陶谷則加禮部尚書,任然充任翰林院承旨,因為史從云對陶谷的印象是寫文章有本事,讀書也多,但不是能做事的人。
而武將這邊的調度則比較微妙,其中邵季、王仲、王全斌三人在武將中獎賞最高。
但官階還在外鎮的幾個大將,如李處耘、王審琦、郭廷謂、慕容延釗之下。
這也是首次在他手下,王仲和邵季的官階被其他人超過。
大家都沒怎么在意,只以為這是論功行賞,這次外鎮諸將功勞更高,其實史從云從屁股坐上龍椅那一刻已經開始想了。
如今武將的權力是肯定要削的,唐中晚期到現在接近二百年戰火不斷,天下紛擾,血流成河,原因就是武將權力過大,中央根本控制不了。
他肯定是想削弱武將實力的,但這不是件簡單的事,搞不好就是皇帝被削,這種事多了去了。
人們都知道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但那是到司馬光時候才加入史書的故事,歷史讀多了的人肯定都不信的,因為這么大的事情,整個中晚唐,五代十國亂世的根源,根本不可能那么簡單。
幾句漂亮話就解決了唐朝皇帝數代人都沒能解決的事,那接近兩百年的戰亂也太蠢了。
這就是中國多數歷史記載的局限性。
歷史多是文官記載的,而史官多數是根本不可能摻和到核心權力角逐中去的,所以就有很多文人以己度人,或者是想當然的揣測和臆斷,這在中國歷史記載中非常常見,以致后來的一些皇帝,大將或真正的權臣看了都覺得好笑。
但這沒辦法,至少他們記了,所以后人讀歷史是要帶腦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