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洛晚靜靜地坐在舞臺中央,低眉順眼,回憶《荼靡》創作背后的故事,尋找與琵琶女的共鳴。
荼靡是夏天的最后一種花,開到荼靡,便沒有退路,也不能繼續美麗。
代表著無盡的絕望與頹廢,也代表著女子的青春已經過去。
琵琶女是封建社會中被摧殘、被侮辱的歌女,被逼賣笑討歡、搖尾乞憐,悲慘的生活令她痛苦、絕望,年輕時尚可以色侍人。
然而青春逝去美貌不再,她還剩下什么呢。
郁郁寡歡和無盡的悲涼,《荼靡》是她對悲慘命運的不滿和發泄,是對生活的悲哀與絕望。
這是流傳最廣的說法,然而洛晚并不這樣認為。
她曾經詳細了解過關于《荼靡》的創作背景。
琵琶女的身份是一位官宦小姐,曾經有一位青梅竹馬的少年郎。
然而父親遭人陷害入獄,抄家滅族,她被貶為奴,成為最低下的琵琶女。
身份的差距如同鴻溝,她連對少年郎的喜歡都沒有資格說出口。
終日郁郁寡歡,悲傷之余寫下《荼靡》。
而她自殺的那天,正是少年郎封侯拜相、迎娶嬌妻美妾之日。
那位少年郎在歷史上是位名人,洛晚正是從他的生平記載中看到了關于琵琶女的只言片語,從而還原出這段創作背景。
荼靡花開,愛到荼靡。
它代表的不僅僅是青春已成過往,還昭示著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感情到了盡頭。
這是一種傷感的花,琵琶女也許想通過這首琵琶曲,表達對命運的不公與絕望。
但更多的,應該是想將那份還沒說出口就已經逝去的愛情表達出來。
無法說出口的愛......
洛晚輕輕地閉上雙眼,心臟的位置隱隱作痛。
琵琶女的感受,她比誰都能切身體會。
因為,她曾經那么深那么深的愛過那個男人,然而過去的終究過去了。
那段無人知曉的感情,還沒盛放,卻已調零。
陸寒川,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十八歲生日那晚,我是打算跟你告白的。
我知道自己只是個沒有身份的藝人,離豪門驕子的你相隔萬里。
但為了靠近你,我愿意付出所有的努力,一步步爬上娛樂圈最高的那個位置。
積攢所有的勇氣,只為親口說聲喜歡你。
然而一杯飲料,一場精心算計的陰謀,那份愛再也無法說出口了......
洛晚深吸一口氣,追思過往,悲從中來。
纖纖玉指輕攏素弦,低沉壓抑的曲調從她指尖緩緩流出,如泣如訴,如悲如慟......
悲傷難言,現場觀眾的情緒瞬間低落下去,仿佛和她一起,走進了那段不為人知的傷感當中。
輕攏慢捻弄清弦,低眉信手淚盈睫。
少女心事付指尖,琵琶悠悠。
紅顏已逝不如昔,情斷別離獨自戚,執手偕老,入骨相思,欲說還休。
陸寒川站在后臺的陰影里,那悲戚的音樂如同彈撥在他心尖,無處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