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第203章 成名(七)
這一議功,終于讓有些人來了精神,吵吵鬧鬧一直到十二月間,功勞簿弄出來了。
所謂近水樓臺嘛,于是,平楊玄感之亂的功勞,要重賞,當然,重也沒重到哪里去,只是造就了以后的很多反賊而已。
至于解雁門之圍的有功將士,算了,離著那么遠,賞了又能怎么樣呢?
不過,沒等大家分完這并不算多可口的蛋糕呢,隋帝楊廣北巡的后遺癥就發作了。
晉地南部大亂,汾水兩岸,盜賊蜂起。
沒辦法,晉地最靠得住的府兵和將軍們,都趕往了晉陽,冬天回不來了。
因為戰亂,百姓生活本就越來越是困苦,再加上征伐府兵,自然要夾雜著各種民役,糧食在一夜之間,就漲成了天價。
所以,和很多地方不太一樣,晉地的叛亂,是從大城里先爆發的,然后漫及鄉野。
不論皇帝楊廣,還是東都的臣子們對晉人這會兒也是怨氣頗深。
實際上,到了大業十一年冬末,皇帝楊廣的詔令,已經沒人當回事了,差不多都是東都的臣子們在主持朝政。
又因為對河東宣慰使李淵的見死不救很不滿意,于是,老將樊子蓋再次披掛上陣,發關西兵,討伐晉地叛賊。
這位老將可沒半點手軟,破絳州賊敬盤陀等,坑殺降俘無數。
不管是他本人心存怨氣,還是不想回去受到眾人指責,他都選擇了最不合適的一種做法。
誰都知道,自古以來的民變叛亂,剿不如撫的道理。
王世充,吐萬緒等在兩淮殺俘,兩淮大亂不止,樊子蓋這會在晉地殺俘,同樣讓晉地亂事更洶。
而此時,山東,河北差不多已經是徹底糜爛,被張須陀連連擊敗的亂軍,蜂擁西向,也讓晉地的戰火越燒越旺了。
到了大業十二年初,瓦崗軍終于嶄露頭角,開始攻城拔寨,進逼洛口倉這樣的糧草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