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第277章 亂起
如果王仁恭再年輕個十幾二十年,結果說不定會大不相同,可王仁恭七老八十歲的人了,想著的既非天下如何如何,也非百姓如何如何,他現在唯一能想到的是自己的身后之名。
這是老臣的悲哀之處,楊義臣如是,衛玄如是,樊子蓋亦如是,他們不想晚節不保,那么就只能以垂老之軀,死死守護著自己堅持的理念,不得不,也必須去做個忠臣。
當時間來到大業十三年,變故終于發生了。
被王仁恭壓的已經喘不過氣來的劉武周,選擇了最為直接粗暴的手段,和農民起義大體相同的一種手段。
沒辦法,現在就算他想鬧兵變,都得琢磨一下有沒有人跟隨在他身后了。
大業十三年馬邑郡漸漸顯露的旱情,以及被饑餓折磨了整整一年多百姓,都給了他這樣一個反擊的機會。
他先是煞有介事的向王仁恭請令,開倉放糧以安民心。
實際上,就算是他坐到馬邑郡太守的位置上,也不會放糧給百姓,一旦開倉放糧,就馬邑郡糧倉中那點糧食,又夠干什么的呢?
官吏還要不要活命了?軍卒們吃什么?擅自開倉,王太守最看重的名聲,也就毀的差不多了。
王仁恭理所當然的拒絕了,馬邑城中的官吏們也在私下里嘲笑著劉武周的不自量力,和他那虛偽的嘴臉。
因為他本就不是一個正人君子,還談什么安撫民心?馬邑郡百姓的眼睛又不是瞎的,就算開倉放糧,還能對這樣一個人感恩戴德怎的?
然而,他們想錯了,此時馬邑郡的百姓,已經快要到了吃人的地步了,哪里管得了其他什么?
而且,旱情漸顯,誰都知道,這一年可能會比去年還要艱難,真的活不下去了。
李破得到的消息是,馬邑城中謠言四起,說是馬邑太守王仁恭等人不顧一城百姓之死活,不肯開倉放糧賑濟百姓。
劉武周的名字也在謠言中反復出現,為民請令反遭辱慢的形象光輝正面的一塌糊涂。
不用問了,謠言肯定是劉武周的黨羽放出去的。
而且他們還在拼命的煽動著百姓的恐慌情緒,說什么今年大旱將至,田地必將顆粒無收,牛羊也都要渴死餓死,馬邑糧倉中的糧食,都被王太守和官佐們搬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