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潛移默化,再輔以軍律改革之下,軍人們的榮譽感,以及凝聚力自然而然便更進了一步。
當然,這其中的弊端也很難說,仁慈在這年頭總能和軍紀渙散聯系在一起,犯錯的成本逐漸降低之下,很難說會不會產生另外一些副作用。
不過在潞城之事上,作用很明顯的體現了出來。
羅士信和劉敬升臉面無光之下,都很惱火,卻還能抑住殺氣,沒有將怒火發泄出來,順手將幾萬潞城亂軍屠戮一空。
兩個人略一商量,留下了五百兵馬鎮守潞城,順便看押降俘,大軍隨即西返。
…………………………
平滅潞城亂軍算是個好消息,更好的消息在九月間傳到絳郡。
李碧在晉陽順利誕下一子,母子平安。
李破大喜過望。
到了這個時候,什么李淵,什么王世充,什么竇建德,什么上黨叛亂都暫時被他扔在了腦后,直覺人生到此,已是頗為圓滿。
當然,確實也是個階段性的成果了。
光就大勢而言,離他稱王的日子已經不遠,如今又有了子嗣,一切的先決條件皆已具備,至此李破在晉地稱王應該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而對于李破本人而言,有婆娘,有兒子,其實就是對他這些年來的努力的最好褒獎。
他自己大權在握,一呼百應,他的妻子顯貴于人前,為眾人所敬,他的兒子不愁吃穿,將來也有家業繼承,相對來說,男人的一生求的其實就是這些簡簡單單的東西。
消息隨即傳開,恭喜之聲一片。
作為臣下,他們也許比李破更要高興,李破終于有了子嗣,也就有了傳承,這是件大事,不用細說,所以呢,李破初為人父的喜悅是比不上臣下們覺著主上后繼有人的歡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