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戶部
與那女子勾搭的是高綸的堂弟和侄兒,明白了吧,這是父子兩個……
這事在長安鬧的滿城風雨,就算外間軍情甚急,也是傳為一時笑談,當然了,大宅門里沒有稀奇事,這最多是算是擺在了光天化日之下,成為了一樁茶余飯后的談資,可一旦涉及到命案,性質就不一樣了。
有人就要說了,這樣一個人命如草的時節,死上個八人算什么?
但要清楚,這里是長安,天子腳下,首善之地,自李淵登位以來,便和李破一樣,都在極力恢復著秩序,而命案絕對是秩序的對立面……
再者,影響如此惡劣的命案,更是讓人無法容忍,試想一下,你要是輕易放過去,還有什么事是不能在長安城中發生的呢?
如果非要再拔高一下高度的話,和陳氏那邊的兄弟相殘差不多,都已經關系到初生的李唐的公信力的層面上。
其實無論齊王李元吉是否失寵,這兩件命案他都處置不來,秦王府的影子在里面隱隱綽綽的浮現,可卻讓人抓不到一點的把柄。
于是,齊王李元吉便中毒了……
新晉的戶部尚書高綸也坐蠟了,最終是他親自押著侄兒送去了長安令衙門。
要不怎么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呢,此事過去沒幾天,正在大家緊鑼密鼓的準備迎戰王世充的時候,高綸主理的戶部再次出了紕漏。
蜀中運往長安和西北軍中的糧食在道途之上接二連三被人劫奪而去,被劫走的糧草不多,可賊人恁也大膽,屢次三番犯案,幾乎毫無顧忌。
時值東邊戰事正緊,李淵震怒非常,立命屈突通,李孝恭,李瑗等人一道追查,這三位統帥著李唐大半兵馬,由他們合力來辦的事情,簡直就是殺雞用了牛刀。
到得今日,真相已是水落石出,廬江王李瑗部將高世勛高世勛勾結山蠻欲應蕭銑,方要起事的時候,為信州總管,廬江王李瑗所獲,殺之,又與譙國公許紹合謀,誘山蠻下山而擊之,破山蠻萬余眾,俘獲甚多。
蜀中變亂在潼關之戰的掩蓋下,鬧出的聲響不大,卻也算得上李唐這兩年來少有的大勝了。
于是廬江王李瑗進封山南東道行臺左仆射,與李孝恭呼應,共御蕭銑以及屢伐不靖的蜀中蠻族。
壞消息是,譙國公許紹病重,很快便逝于軍中,這人在投唐以來,在蜀中頗有功績,而且在荊州也有著名聲,是李孝恭麾下重將,也是李孝恭所部眾將之中,立主合蜀中各部人馬收復夔州,再進圖荊州的主要人物。
這與李孝恭制定的長遠戰略肯定是有所相悖的,所以和李孝恭漸行漸遠,逐漸被排擠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