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戰術(三)
當晉軍在岸邊人數漸多,爪牙伸張的時候,唐軍的探報也就變得混亂了起來,尤其是和馮翊之間的道路,被晉軍漸漸遮蔽,給駐扎在萬年的唐軍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馮翊被圍。
萬年縣衙,李世民高居堂上,只一天不到,情勢便轉危急,確實有些出乎意料。
李破嫌大軍渡河太慢,可唐軍這里卻感覺晉軍過河的速度太快了,比李世民和眾將之前商議的最糟糕的情形還要糟糕幾分。
而且晉軍哨騎來的也快,不用一天,便已來至京兆左近,這些年李世民雖與李破連戰數場,吃夠了晉軍太過精銳的虧,可再一相較,晉軍的表現還是令他吃了一驚。
甚至李世民心下里都在想,若他手下有如此強軍,何愁天下不定?嗯,按照后來人的話,這才是真正的羨慕嫉妒恨。
多年過去,強弱易勢,連半渡而擊都需精打細算了,既不能放過太多,也不能少了,真真的讓人頭疼萬分。
縣衙大堂之上,眾人商議良久,漸漸分為兩派。
一邊覺著應該再等等,十余萬大軍,再加上守馮翊的襄邑郡王李神符所部,足可謂兵力雄厚,其中唐軍精銳又占了大半,若不能趁此良機,重創來犯之敵,豈不惹天下人笑話?
另外就是反對的人了,他們則認為大家身后便是長安,一旦任由來敵站穩腳跟,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敵軍不勝而勝,唐軍則不敗而敗,到了那時,沒誰再能挽狂瀾于既倒,即使屈突通率軍來援也是不成。
倒是沒誰主張回防京師的,不然少不得要掉下幾顆人頭。
最讓李世民哭笑不得的是,來自長安的上令姍姍來遲,令萬年縣立即招募壯士民夫,限三日內趕到渭南聽令。
渭南是陜東道行臺的治所,位置上也沒什么可挑剔的,只是時間上可就太慢了,真要按照這樣的時間表來的話,三四日之后,別說晉軍已經全軍過河,估摸著整個馮翊郡都已丟了個干凈。
長安的衛府將令,兵部令喻,甚至是皇帝詔書,肯定不止去到萬年縣一個地方,甚至有可能已經詔屈突通引兵東還。
可還是那句話,長安的反應太慢了。
&nnbsp; 朝中門閥林立,多年間糾纏不清,再加上近些年太子和秦王兩邊黨爭不斷,平時也罷了,一旦到了緊要關頭,便也讓長安的軍事行政體系遲緩的像個遲暮的老人。
實際上,到了這一日的晚間,李破還沒叫苦,李世民先就撐不住了。
原因有很多,首先,晉軍的斥候越來越頻繁的向萬年縣方向靠近,顯然發現了這里的異常,而晉軍的精銳也表現在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