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娛樂(一)
當然了,話說回來了,隋末戰亂也重創了世族門閥勢力,在這樣的形勢之下,九品中正制其實也漸漸走到了終點。
再拿高慎做個例證,他的死其實就是門閥世族衰弱到了一定程度的具體表征,放在魏晉之時,即便君王準備周全,也不會讓一位大閥閥主死的這么理所當然。
像渤海高氏這樣的大閥,一旦出了事,那動靜滿天下估計都能聽聞,其中也必定會流下無數的鮮血來給高慎陪葬。
而九品中正制的末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只能說是大勢所趨,就算沒有科舉制度,也會有其他選才之制來代替。
因為任何賢明的君王和有才能的臣下都會意識到九品中正制的腐朽之處,然后便會選擇另開局面。
如今不用那么麻煩,有先例在前,阻礙就不會比開皇年間更強。
就像現在殿內眾人,其中一大部分對此都有所預料,并且沒有太大的抵觸情緒,因為這不是創新之舉,而是延續前隋的選才之策。
當然一旦李破準備重開科舉,激烈反對的人也不會是一個兩個,李破都能想得到,他們會以前隋為例,極力證明科舉之制的不妥之處。
任何朝廷大策都會有犧牲品,就看多少的問題了。
本來李破還想等兩年,準備的更為周全一些,比如說在洛陽,晉陽,江陵,成都,漢中,揚州等節點之處建一些書院,開科取士之時便能以書院學子為主。
而經過書院的熏陶,不管書院中人是否出身門閥世族,他們無論在忠心,還是才能上都將非是良莠不齊,只注重家族利益的世族中人可比。
只是設想沒有變化快,竇建德,蕭銑亡的太快了,而挾統一天下之威而行鼎革之事,正是開國君主們的福利。
這個時候不管你做什么,阻力都會比平時小上許多,因為大家正高興嘛,嗯,這是開玩笑。
這顯然緣于開國君主的個人功績,讓大部分人不敢違逆敢違逆其意而已。
…………………………
看殿內氣氛一下冷卻了下來,李破笑道:“不需如此,此事還待斟酌,朕非獨斷專行之人,諸卿有何疑議,過后盡管奏來,朕不會以言罪人。
而且時日還多,朕覺著最早也要明年才能施行,還有一載可供商議,以諸人之才,定策,準備綽綽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