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吐蕃,他們一定會舉行一場祭祀,把俘虜都送去神靈那里接受懲罰,以作為報復。
他們現在非常羨慕那些先前就回到高地去的同伴,果然神靈說的不錯,貪婪使人走向毀滅……
實際上,唐軍哪里會輕易的放俘虜回去,那已經是春秋時的老黃歷了,現在的中原,就算是大家內訌的時候,也沒有釋放降俘的習慣。
何況是吐蕃人這種珍稀動物,捉住一些送到長安去讓大家觀瞻一下豈不是好?
……………………
徐世績最感興趣的其實還是關于吐蕃大軍的消息,就像商人在吐蕃大軍中的作用。
當他聽說商人們會把戰場上的繳獲收集起來,運送回吐蕃販賣,然后上下一起分贓的時候,徐世績差點沒笑出聲來,這比較像他在瓦崗時過的日子嘛。
搶來的財貨就地分肥,翟讓和單雄心那兩個兔崽子總是多占一份,分贓的時候也要分出個親疏遠近,讓大家伙都很不滿意,不然的話,后來投魏公的人也不會那么多法。
吐蕃人更新鮮,竟然把這些事交給商人來做,謀取私利也成了光明正大的事情,我的天,吐蕃莫不是個賊窩吧?
吐蕃人的軍事制度也很粗糙,瑪本估計就是他們的大將軍,之下有大如本和小如本,簡稱大如,小如。
大如帶一到兩千人,不怎么固定,小如也是如此,有的小如只帶幾十人,多的則有幾百人,大部分都是以各自部落的人為主,很松散的軍事體制,滿是部落聯盟的痕跡。
更粗糙的是,如本還是吐蕃治理地方的官員,軍政不分家,大如小如都由貴族來擔任,打仗時編入大軍,閑時治理百姓。
商人們就更有意思,他們自己做買賣不說,還能擔任地方上的財政官,隨軍之后就是軍中的后勤糧草官。
一些家大業大的商人甚至能保養整個軍隊,給軍隊供給后勤,而軍隊的繳獲一大部分就會歸他們所有。
由此可見吐蕃商業之繁榮,商人在吐蕃的權力金字塔當中,幾乎是無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的地位僅次于神明的仆人以及貴族,這顯然是受到了他們南邊那些人的一些影響。
而他們的宗教則摻入了天竺佛教的一些東西,形成了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