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歷法
只是稍微瞄了瞄,何稠便知道這是關于歷法推算之類的文稿。
“怎的不送去秘書監卻來給老夫看?老夫對此可無甚專長?!?br/>
李淳風立即笑道:“何師說笑了,您以前身在大府,監管天象,歷法所出,哪有您不知道的事情?
再說了,學生身在長安書院,位卑言輕,秘書省的人輕易可不會搭理于俺?!?br/>
何稠笑笑,“歷法之變確實事關不小,你沒那個名望,卻喜窮于術數,推演天象,修改歷法之期,老夫是不贊成的。”
李淳風收起嬉笑之態,正色道:“學生自知年輕望薄,有人也說學生所涉之學偏于正道。
可師說曾云,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其生乎吾后,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先賢又云,學無短長,百業競其首乎。
便如何師先行一步,吾尊而為師,此正師者之道也,吾有所長,白首之翁亦可尊吾為師,合乎理也。
歷法之學,上窮天理,下極農時,此非正道,正道何存也?”
這是正經的文人之辯,當世的人聽上去也屬平常,要是擱在后來儒教昌盛的年代,便有離經叛道之嫌。
正學和雜學現在分的還不那么清楚,可大多數人其實還是認為,學識精進,求官為先,這才是正途,其他的都屬于輔助之學,看情況和本人的興趣涉獵一下倒也無妨,卻不能成為主業。
像李淳風這樣的年輕人,一開始便沉迷于術數,天象,歷法之類的學問,聽上去多少有些不務正業。
何稠老了,不會跟一個年輕人辯論這些,看著年輕的李淳風一本正經的樣子,無奈的捋著胡須道:“李業興,甄鸞,宋景業,張賓,馬顯,張胄玄,劉焯,你聽聽這些人,哪個不是德高望重?
又有哪個不是和老夫一樣,頭發都白了,才敢道上一聲學而有專,遺惠世人?”
何稠口中這些人都是修訂各朝歷法之人,即便稱不得名臣,可聲望卻都不簡單,各人也皆有著述存世,為世人所敬仰。
暗指的就是他們這些人來修訂歷法,是可以讓人心服口服的,同時給李淳風指出了風險所在,他年,他年紀輕輕,即便語有中的,也必然會引發爭論,對李淳風自身的前程很是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