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河東
李破又略作叮囑,讓人牽過戰馬翻身上馬,再不回頭,只用力的揮了揮手。
低沉的號角聲響起,皇帝啟程了……
……………………
李破沒有取道潼關,而是走的蒲坂。
這是他當初南下時進軍的路線,當年那幾座簡陋的浮橋早已撤除,取而代之的更為堅固,可容大隊人馬通過的……嗯,還是浮橋。
關西到晉地的通道,在戰爭年月是兵家必爭之所在,如今戰事已然過去數載,這里也就變成了聯結關西和晉地的紐帶。
不論是對岸的蒲坂,還是這邊的馮翊,都日漸繁榮了起來,戰火的痕跡早已消失殆盡,當初的軍事重鎮沒了多少駐軍,又因為地近長安的緣故,再沒有張華那樣的悍匪作亂,氣氛祥和,一片升平景象。
五千多人在馮翊駐扎了一晚,第二天便渡河到了蒲坂。
李破還在壯年,沒那么多的感慨可以抒發,發生在這里的戰事很是慘烈,重新回到此處,李破只是覺得好像過去了很久,卻又仿佛發生在昨日,有點滋味難明而已。
讓他比較欣喜的是這些經過的地方現在看著都還不錯,人們安居樂業,沿途的田地里已是一片郁郁蔥蔥,今年估計又是一個好年景。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命力是如此的頑強,只要大家不來胡亂折騰,也許恢復起來并沒有他自己想象的那么艱難。
大隊人馬并沒有在蒲坂多做停留,李破也沒有故地重游的興致,隨之北上晉陽。
皇帝儀仗所到之處,地方官員紛紛參拜,才剛剛過去幾年,地方高官大多還都是李破親自提拔起來的人,比如說絳郡太守趙嬴。
這些人對皇帝的感激和敬畏那就不用說了,到了絳郡,李破終于停住了腳步,因為這里是河東裴氏的老家。
河東裴氏是典型的魏晉高門,九品中正制的受益者之一,他們在紛亂的時局當中脫穎而出,可謂是晉地的一面旗幟。
魏晉之時,有“八裴八王”之稱,說的就是晉陽王氏和河東裴氏的俊秀之才。
像這樣底蘊深厚的大閥高門,并能延續至今,自然都有其不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