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動魄
如果此時李破在這里,一定會吐槽一下,之前在長安海事學院的工地之上,可沒這么多調調兒,明顯有敷衍之嫌嘛。
……………………
琴音終于如流水響起,節奏頗為舒緩,這是序曲。
蕭氏靜靜的品咂著其中滋味,意識在音樂之中游蕩追索,這樣的節奏與青玉案開篇的華麗遼闊明顯不同。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蕭氏只要想起其中的詞句,渾身戰栗之余,也會有當世之上,再無元夕詞的感覺。
可現在呂鄉君所奏,太過寧靜舒展……
但蕭氏并不著急,呂鄉君和太常寺那些琴師不一樣,也許一些技巧上稍微有所遜色,可她難得之處在于,譜出來的曲子向來靈活多變,用后來的話說就是充滿了想象力和創作激情,幾乎不受任何的約束。
蕭氏的藝術修養不是吹的,很快她就咂摸出了滋味……
音樂不是零散的音符,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為了模仿自然中的聲音,后來人們學會了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是更高層次的音樂修養。
能夠用聲音來表達彈奏者的喜怒哀樂,達到宣泄感情撫慰心靈的作用,而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更高的境界則是把所有音符串聯起來,向人們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就像后來的人們把熱能轉換成電能一樣,只有到了一定層次的琴中大家,才能揮灑自如。
其他人即便按照前人譜好的曲子來彈奏,也只是跟隨在前人的腳印上面,在那上面亦步亦趨,中規中矩的行走,無法達到那種讓聞者身臨其境,無法自拔的效果。
而呂鄉君儼然已經登堂入室,可以用音樂作為媒介,肆意在聽眾腦海中勾勒畫面。
不過音樂最大的局限也在于此,想要跟隨琴音去暢想,同樣需要高深的藝術修為,普通人是無法達到這種境界的,聽了也就聽了,沒辦法與之形成共鳴,幾乎等同于對牛彈琴。
想要來個雅俗共賞,估計圣人來了也沒轍,當然了,把瞇瞇眼這種大家都懂的東西拔高為藝術行為,并能厚著一張臉皮說上一聲,你們都不懂只有我們懂的偽藝術家們就另當別論。
陽春白雪,本就高潔無比,會聞者自也稀矣。
不過因為文化傳承的緣故,所以你只要身處本體文明之中,即便不通音律,有時也能從音樂中體會到一些東西,只是沒有會者那么深刻清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