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座次
維護儒家正統?算了吧,難道明法科進士就沒讀過圣賢文章?
所以說這只是朝廷對科舉的調整改動,根本算不上什么創新鼎革之舉。
進士們稍有騷動,互相瞅瞅就都又平靜了下來,除了美滋滋入座的幾位明法科進士之外,其余的人都暗自責怪朝廷之前不曾明言,不然的話也不會有那么多人參考明經科。
接下來念到的竟是明算科進士,大家面面相覷,有那幸災樂禍的嘴角已經勾了起來,這就有意思了,難道明經科的那幾位要敬陪末座不成?
眼瞅著兄長已然入座,并高居上首的李義琰苦了一張臉,明經二等,之前有多自豪,此時就有多尷尬。
好在他不認識什么人,像其他幾位考上明經科的,此時腦袋都快點到了胸口,估計是考上之后沒少出去會友,得了不少稱贊,吹了不少牛皮,這會在眾目睽睽之下,若是有個地縫,他們早鉆進去了,太過丟臉,沒法見人啊。
朝廷做的確實有點不地道,可誰讓這是大唐的第一次科考呢,有不少都是臨時的決定,下次許就不會出現這種好像故意給人難堪的情況了。
也就是李義琰不善辭賦,不然的話回去一定會作上一首,以記今日之恥。
不過好在最壞的情況沒有發生,畢竟明經進士確實有其優勢,文章做的好,官場之上這個是極大的優點,文書往來乃重中之重,而且他們在讀書人中間很有號召力。
即便有皇帝授意,朝廷故意想要拉低一下明經科進士的地位,也要有個限度,明算科之后,便是明經科進士入座。
李義琰稍稍松了口氣,跟在前面幾人身后入內,前兩天他們兄弟兩個到禮部學習了一下禮儀,倒也不虞出丑。
接下來是明字科,這幾位就有點心塞,還心塞,還是大科之末,沒有把明經的那幾位給比下去,心里不太好受。
雜科的進士落在后排,他們人數最多,卻沒什么好抱怨的。
和那些大科比起來,他們屬于“專業人士”,天文地理,農業工商,所以說天下百業,只要你想加進去,便都屬雜科之列。
從這里就能看得出來,讀書人的選擇方向必然是以幾個大科為主,其余雜科在讀書人眼中,前景明顯遜色許多。
等到進士們坐定,主持此次杏林華宴的兩位朝官才出現在眾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