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故事
裴矩年紀大了,不敢再奢望跟帝王投契,只求投其所好,讓他能在洛陽任上多待兩年,他也不想再回去長安了,死后能葬回聞喜祖籍就成。
也不知那邊的人還歡不歡迎他裴弘大,過后還得跟裴世清好好說說。
其實他們這一支出自河東裴氏西眷房,是三國時裴徽的子孫,裴徽仕于曹魏,后附司馬氏,是魏晉高門之一,因為這一支的人當時多數都在西涼為官,所以被稱為裴氏西眷房。
裴世清一支則為主枝,裴矩一支的故里早已湮滅于戰火之中,子孫星散,在各處開枝散葉,最后多數都要求個落葉歸根。
聽了皇帝皇后的話,他便知道以后最好少說前事,這陰陽怪氣的,俺這身子骨可受不可受不了什么敲打。
“當年原來有貴人在側,臣也真是有眼無珠,沒能就勢從于左右,憾甚憾甚?!?br/>
確實有點后悔,那時要是能順手結下點情誼該多好?不然現在他一定比何稠那老東西過的好。
說起來那個見鬼的四方城是何稠領人建的,俺只是隨駕在那里住了幾天而已嘛。
…………
李破撇了妻子一眼,心說你悠著點,這人七老八十行將就木的人了,把他嚇的犯了心臟病怎么辦?
于是他把話題又拽了回來,嘮起了家常,“戰亂這么多年,卿家中可還安好?”
裴矩在座位上拱手又是一禮,“托陛下的福,臣雖飄零在外,子孫卻在長安一直平安度日,臣至洛陽一載,才得了音信,當時臣心中百味雜陳,自覺罪孽滿身,愧對世人啊?!?br/>
李破覺著他說的很對,裴弘大確實應該愧疚,隋末戰亂可不全是楊廣的鍋,有這些前隋輔臣的一份功勞。
其實裴矩家中情形李破是知道的,裴矩有一雙兒女在世。
兒子裴宣機在少府任職,才能平平,遠遠比不上他的父親。
女兒裴淑英早年嫁給了一個縣令,聽封德彝念叨,大業初的時候,裴矩家中因為這個女兒還著實鬧了一陣。
裴淑英嫁給丈夫只一載,他那夫家就因罪被流放去了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