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戰前
按照李破的吩咐,一些有見識,懂漢話的貴族,則作為參贊和帶路黨,紛紛去到唐軍各級將領身邊。
唐軍的體型愈發龐大了起來,整個半島南部,硝煙的味道越來越濃,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甚至是奴隸,都能清晰的感受到戰爭所帶來的影響。
成型的大軍正在汲取著半島的生機,誰也逃脫不開。
而此時李靖的中軍已經渡過漢江,進到位于浿水以南,漢江以北地區的順寧城。
一場場的軍事會議正在召開當中,唐軍將領們在順寧城出出入入,將各種軍令帶往軍中。
各式各樣的探報紛紛匯聚到順寧城。
待到唐軍整個渡過漢江,進至浿水南岸的時候,李靖等軍中將領對高句麗的軍政諸事以及高句麗的山川地形盡都有了大概的認知。
李靖更是幾次三番帶人來到浿水岸邊觀察,得到的結果讓李靖很滿意。
浿水的水流并不如黃河那么湍急,河道也不像長江那么寬闊,甚至比不上南邊的漢江,從南岸這里可以清晰的望見對岸。
這樣的話,就不需要船只往來運送兵員,完全可以造幾座臨時的浮橋出來,讓大軍快速通過浿水。
從長安來的將作少監劉慶則就向李靖保證,能率人在短時間內造出浮橋,當年在遼水上高句麗人擋不住隋軍,在浿水上也同樣攔不住唐軍。
其實高句麗人若是有這樣的造橋技藝,完全可以把浿水兩岸變為坦途,那樣的話,當年新羅人根本不可能控制住漢江流域。
擱在中原,這樣的地方若不建橋,簡直不可饒恕。
當然了,現在看起來高句麗人還是明智的
自李靖來到半島之上,唐軍對對岸高句麗的刺探就更加深入大膽了起來。
戰爭的氛圍已經濃郁至此,高句麗不可能沒有任何動靜。
高句麗人的戰時反應和他們的軍事政治制度分不開關系,和后來的戰區制很相似,高句麗因為還沒有徹底擺脫部落聯盟體制,所以他們的軍事動員是成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