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章戰后
好在十月初的時候,北岸傳來捷報,唐軍已經攻下平壤城,戰事眼瞅著就要結束了。
本來頗有些蠢蠢欲動的百濟諸部一下就沒了聲息,新羅上下也狠狠的松了口氣。
這一仗打的人是心驚肉跳,半島上的土著們從來沒參與過這么弘大的一場戰爭,感覺非常刺激。
不管怎么說,他們都站在了勝利者的一方,沒了高句麗,換了唐人來做主,卻也沒什么不好。
起碼比高句麗人贏了,來跟他們秋后算賬要強的多。
隨著平壤城的陷落,半島上幾百年三國割據的局面落下了帷幕,這不論是對于大唐,還是半島土著,都是個歷史性的時刻。
放在大環境來說,東亞局面也屬于劇變的范疇。
大唐終于滅掉了高句麗,往小了說,可以說是復領前漢之疆土,也可以說是極大的擴展了自己的勢力范圍。
而這樣一來,造成了另外一個結果就是,半島南端的土著們有了統一的契機。
在唐軍上島的這兩年,唐軍對百濟諸部進行了一輪輪的清洗,幾乎滅絕了扶余王族和他們的姻親,極大的削弱了百濟諸部的實力。
新羅人則傍上了大唐的粗腿,于是對百濟諸部的首領們拋出了橄欖枝,逐漸重新定義了半島族群的含義。
換句通俗些的話來說,就是告訴百濟人,大家幾百年前都是一家人,只不過是被扶余人給分開了,如今大家應該放下仇恨,重新來組建一個大家庭。
百濟人扭扭捏捏的接受了這個說法,與新羅人交往了起來,而他們也確實與新羅人同出一源。
只是因為與外界交往比新羅人要多,所以民族構成上要比新羅復雜。
從中原傳過來的那點東西,大部分都是經過百濟作為跳板,才會傳到新羅,倭國,甚至是琉球等地。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百濟比新羅要開放的多,可也正因民族構成復雜,百濟諸部就沒有新羅人那么團結。
于是面臨社會改革,技術進步的當口,百濟人就很遲緩,新羅則能勇于進取,靈活應變,最終占得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