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0章大朝
大唐如今可沒有什么祖宗成法一說,修訂唐典是連續性的,而非隔上一段時間修訂一次。
這是中書的政務,大概是以五年為一個節點,收集朝中,以及各地的政務缺失,然后再在唐典中得以體現,很能表現出朝廷與時俱進的積極主動的方針政策。
同時也表現出大唐朝廷對前隋治政方向的不信任,隋末戰亂的規模太大了,并不能都歸功于楊廣一個人的身上。
而且從兩晉到南北朝,北魏,北齊,北周,南邊的宋齊梁陳,再到歸于前隋,幾百年間,各朝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
這段時期政治和軍事上都極其混亂,前隋雖說奠定了中原重歸一統的基礎,可它的政治軍事體系還留著許多南北朝,乃至于魏晉時期的影子。
此時連續修訂唐典,在李破看來是十分有必要的,雖然壞處也有,比如說改動太過頻繁,容易讓官員們無所適從。
可李破覺得還是利大于弊,唐典是大唐立國的根本,需要詳實,厚重,而且必須要保證其合理性,也就是說適應當下的局勢。
當初訂立唐典的時候,天下還沒有徹底平靜下來,一些必要的強力措施依舊在唐典中得到了體現,尤其是刑法上面,偏于嚴酷,亂世用重典嘛。
后來修訂的第二版唐典,是有鑒于立國之后國庫空虛,國力貧弱,制定了很多激勵農桑,增長人口的措施。
接下來再修訂第三版,大方向上就又不太一樣了,比如說加強中央集權,以及對各部大軍的管制,稍微收緊田畝制度,對大唐的官制,人員進行嚴格的限制,刑法上也可以寬松一些等等。
其實唐典這種集政治體制于大成的東西,只要你想修訂,不管用多少人力,物力,其實都是合理的。
不想修訂的話,放在那十年二十年,估計也無人在意,只要能維持住朝廷的統治,得過且過的皇帝和臣子多的是,大家日子過的下去就成,費那力氣干嘛?
可你要想有所作為,保證統治階層的活力,那從典制入手就是個不錯的方向,哪天人們開始喊祖宗成法不可變,而且你還真就變不了的時候,王朝的衰落便已不可避免。
現在沒人敢跟李破搗亂,因為他就是祖宗。
…………
除了修訂唐典之事,今年還要進行一次人口復查,元貞四年的時候,第一次人口普查結束,當時伴隨著田畝制度的頒行,倉促了一些,還是不夠充分。
很多失地的農民回到了田間地頭,接下來又陸續有不少降軍被解散,回到地方安置,當時為了盡快恢復生產,給予了農民大量的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