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9章拖延
大唐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在琉球駐軍,讓琉球國王盡快入朝覲見。
還有就是向琉球討要那些逃到琉球的倭人,作為投名狀,琉球必須把他們交出來給大唐,不然一切休提,只能兵戎相見。
琉球其實已經沒有任何選擇,要么照做,要么就跟大唐戰上一場,結果也顯而易見,所以這不是一個多選題。
歸根結底就是琉球人來的太晚了,大唐已經滅掉了倭國和高句麗,騰出手來再滅掉琉球也不用費多少手腳。
…………
運回來的高句麗人算是趕上了好時候,大唐的基礎工程建設漸入佳境,荒蕪的土地也很多,東海之上還有一座銀山等待開采。
反正是不愁沒活干。
而且有五胡亂華之禍在前,大唐對外來人員不會再給予好的待遇,高句麗人最后在中原能剩下多少人,那得看天意。
………p;…………
四月末,山南那邊傳信回來,蘇毗人到家了,大唐的使者有的留在了蘇毗,有的跟著去了黑牦牛部,有的去了香雄。
這些人大多都是去跟山南三國商議通商往來等事的,另外就是當面宣讀大唐皇帝陛下的詔書。
玄奘一行是跟著香雄人走的,玄奘吃了些苦頭,高原反應還是比較強烈,不過有信仰支撐著的人,總是比別人耐操些,應該問題不大。
山南三國的人會在今年把他們收藏在寺院,貴族家中等地方的一些文獻交給大唐,這是大唐提出來的條件,并得到了他們的承諾。
到時大唐的觀文殿中便會豐富一些,如果這些拿回來的東西沒有毀于戰火和歲月的腐蝕,千多年之后便可以作為歷史考證來用了。
吐蕃的文字傳于天竺,他們沒有紙張,也沒用什么羊皮卷,都是刻在金石之上,更多的則是木牘。
這才是符合歷史規律的文明進程,泥板文書和記錄上百萬字的羊皮卷那真是自然界的奇觀,必須贊一下人家的想象力。
吐蕃文字在朗日倫贊時便已經形成了體系,主要是基于天竺文字的基礎之上而做出的改動,如果讓他們自己發展的話,不定得多少年才會出現成熟的文字呢,說不定永遠也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