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0章文考
李文秀是個河南來的士子,二月間來到長安,本身籍籍無名,可人家頗為自信,非常相信當年的說法,天下英雄出河南。
自恃才高,為人傲慢,為了揚名,這廝聽說長安書院是個好地方,于是派人修書一封,要與長安書院的教授們論辯。
估計是聽說了元貞四年那場大論辯,覺得自己也就是晚來了幾年,不然哪還會有旁人出頭露臉的機會?
這次既然來了,他便想來個舌戰群儒,博個大名聲出來。
長安書院的人哪會理會這種狂生,只作不理。
李文秀自負的很,腦瓜清奇的覺得自己占了上風,竟然沒人敢來與他論戰,于是便得意洋洋間四處宣揚。
長安書院的教授們涵養深,倒也沒有動怒,其實主要還是元貞四年那場論辯起于長安書院,最后對長安書院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那事過后,書院當即換了一任祭酒,參與其中的幾位教授也受到了牽連,都被朝廷勒令回鄉,十年之內不得入仕。
這對于讀書人來說是非常重的處罰了,可見朝廷之不滿。
其實就是長安書院的人有些拿大了,沒有控制住場面,還激起了南北士子的對立情緒,事情發生之后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差一點就搞砸了朝廷的論才大典。
所以今年長安書院就非常謹慎,沒再那么大張旗鼓的邀請士子到書院中進行學術討論,只是不禁文會,文會上的題目也要事先確定范圍。
這樣一來,卻是招來了李文秀這樣的蒼蠅,死不了人他惡心人。
李文秀四處宣揚的結果就是惹惱了參加京試的士子們,其實就是這廝把自己豎成了一個靶子,有準頭的都想來射上幾箭。
一來可以討好一些長安書院的教授們,二來也能借此揚名。
讀書人有心計,而且這年頭大多數的士子還都是世族出身,城府就更要深沉一些,于是開始的時候李秀寧的名聲是越來越大,顯然是有人想讓這個靶子更顯眼一些,過后大家射起來會比較痛快。
到了三月間,李文秀已經名聲在外,邀請他參加文會的書函是一封接著一封。
李文秀沒有意識到危險,還以為自己真的成了士子們的首領,得意洋洋的跟人談文論武,享受著從來不曾有過的榮耀。
這個時候估計長安書院給他發來邀請函,他也是會拿捏一番的,自比文壇宗師他還不太敢,可等閑之輩卻是不放在眼中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