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8章探索
這個說法比較可信,畢竟最了解你的就是你的敵人,突厥人和他們糾纏了這么久,不會對自己的敵人有所誤解。
李破對此也沒有太過關注,只是好奇罷了,東邊的海上商路在今后幾年會迅速拓展。
有了半島和倭國這塊跳板,往北邊探索的話,很快就會繪制出一張張地圖傳回大唐,李破想知道的是,什么時候大家才能從海上繞過突厥,去到貝加爾湖地區。
如果可能的話,穿過白令海峽,美洲大陸是不是也就近在眼前了呢?航海史上的奇跡,會歸功于誰?
這都是比較有趣的預測,技術上也并不存在任何障礙,依照大唐現在的國力,是一個能夠實現的小目標。
當然了,對于世界的探索看似沒有多少實質性的作用,卻可以增加文明的厚度和寬度,拓展人們的眼界,把時間線拉長一些,對一個文明來說,是絕對有益的舉動。
李破是個務實的人,這些意義他懂,但就當下的局面來說,只能把這些當做通商的副產品來看。
對各個大陸的探索,大唐還缺少許多必須具備的條件,再過上個幾十年,把那些探索到的偏遠之地,當做流放犯人的地方,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了。
比如說東海之上的島嶼,現在大唐就完全可以把罪犯都流放到那里去,先把大家的祖宗弄的統一了再說。
而這是一個沒有什么競爭對手的時代,開荒一下并不費多大力氣。
…………
阿史那楊環也問起了海上的事情,聽到李破的描述之后,她先是嘲笑了李破還在用著楊二造出來的大船,接著便說起了當年文皇帝在時,也曾派人出海的事情。
兩國都屬于大陸國家,阿史那楊環對海上的故事其實并不感興趣,和李破問起西伯利亞的人種一樣,都屬于是好奇心在作祟。
她倒是很想知道李破花了這么大力氣,派兵出海就是為了從海上攻打高句麗?如果是那樣的話,倒是比前人有魄力的多。
前隋也具備那樣的實力,可惜數次出海,皆無所獲,耗費又空前巨大之下,便也讓前隋君臣漸漸息了出海之心。
固定的思維模式是很難改變的,若非李破力主出兵海上,大唐的君臣其實也不會有所改變。
至于海上貿易,對于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中原農業文明來說,并無必要。
李破也無心解釋什么,中原王朝一向都是典型的大陸強國,對開拓海上資源不感興趣,更何況是靠著放牧為生的突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