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4章密事(一)
“高儉乃渤海高氏中人,他的本章拿給人看,也當(dāng)是渤海高氏的人來觀瞧,他辭不辭官,關(guān)俺何事?侍郎尋錯人了吧?”
說到這里,見長孫順德一臉冷笑,杜淹接著道:“只是不管怎么說,高儉都是侍郎的親戚,投唐之后唐之后,對俺也是執(zhí)禮甚恭……
他才剛過五旬的年紀吧?比侍郎和俺小上許多呢,怎么就要辭官歸老了?若有何為難,倒不如為他說項幾句?”
長孫順德胸口煩悶,差點沒吐出一口老血,心說這廝真是厚顏無恥,都到這個時節(jié)了,還是不愿露一點口風(fēng),且反咬一口,品行如此低劣,真是難以想象,此人是做過御史大夫的人。
可他還忘了一句,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兩人既然能擠上一只船,又能交往多年,自是不分伯仲,誰也不用說誰。
“賢弟倒會說笑,高儉為何人也,你我都清楚,他上表辭官就能脫得身去?怕是賢弟還不知道吧?
長孫無忌那小兒也上表要辭去大理寺卿一職,話里話外說的都是顧及舅父養(yǎng)育之恩,要避嫌去職,可上奏的表章之中,若有所指,就算提起誰誰誰的名號了,難道賢弟以為他就真的查不出什么蛛絲馬跡嗎?
在科舉京試當(dāng)中耍弄手段,還想把房喬牽涉于其中,賢弟莫非以為朝中之人都是目不見物,耳不能聞之輩?
還是說賢弟把如今的長安當(dāng)做了當(dāng)年的洛陽?要知道如今在位的可不是什么柔弱少主,或是一心只想稱雄天下的王世充。
皇帝耳目遍布朝野內(nèi)外,心腹之人皆把持朝中大權(quán),還能被這點手段所蒙蔽?”
話說到這里,杜淹驚疑之下,問道:“怎至于此?當(dāng)初……可不也沒多大聲息?這點小事,不至于吧?”
長孫順德嗤笑一聲,“方才賢弟不是說自己什么都不曾做過的嗎?事不關(guān)己,那又何必焦急?”
杜淹心里罵了聲娘,但他臉皮厚實,卻也不在乎這點嘲諷之言,擠出幾許笑容來,拱手道:“侍郎息怒……說起來只一小桉,人抓也抓了,殺也都殺了,房喬不也安然無恙?
怎么到了現(xiàn)在,又起風(fēng)波?長孫無忌可是侍郎的侄兒,無憑無據(jù)的,他怎敢胡亂指摘朝臣,是不是和他那舅父商量好了,才會如此行事?”
杜淹終于有點慌了,高儉只是侍御史,不算什么,那人就算被捉進大理寺,也攀誣不到他杜淹的頭上,更妙的地方在于,大理寺卿長孫無忌是高儉的外甥,就更不用擔(dān)心太多。
可長孫無忌不一樣啊,那是朝中三品高官,竟然逼得他主動請辭,那就不是小事了,意味著什么他非常清楚,朝中對科場弊桉還在加緊追查。
這和他預(yù)料中的情形有著非常大的出入,如果放在當(dāng)年的洛陽,這能算個什么事?怎么到了如今,就會發(fā)展到如此地步?
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人都殺了,怎么還緊追不舍?皇帝沒事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