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4章大戰
進行了幾乎整整一個月才算有了結果。
這一戰也充分體現出了游牧民族的戰術特點,混亂而又龐大的戰場空間,敵我雙方犬牙交錯,誤傷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在天山東北方向,數百里的地域之內,雙方你追我趕,拼命角逐。
游牧民族的戰爭,正面沖鋒擊潰敵人的戰事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大家的著裝,長著裝,長相都差不多,民族混雜,無法做到統一指揮。
部落之間發生戰事,往往都是一排騎兵上前廝殺,兩邊剩下的人冷漠旁觀,最多是給自己人打打氣。
等到戰場上決出了勝負,接下來再上一排,直到一方忍受不住傷亡,最后逃走或是投降,就看雙方的仇恨深不深了。
這是比較文明一些的做法,雙方的實力也要差不多才行。
更多的時候,大家是騎著馬進行游戰,想要分出勝負,每次都要拖上好多天,直到一方扔下自己部落的老弱婦孺逃走,才算結束。
中原王朝的軍隊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交戰,吃虧就吃虧在這里,當世還不算明顯,后來的那些中原軍旅,大多行動遲緩,對付游牧民族這種牽拉戰術非常吃力。
想要跟對方決戰,對方根本不搭理你,追你又追不上,向前吧,后勤路線拉的太長,會被草原騎兵抓住弱點,截斷糧道。
退吧,對方還老是粘著你,讓你無法速退,于是在這種拉扯當中,往往中原王朝的大軍就被拖垮在路上了。
當然了,游牧民族南下多數也討不了好去,中原邊塞各地盡多堅城,游牧民族的騎兵往往會在堅城之下碰的頭破血流。
前隋跟突厥交戰,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突厥人來騷擾,隋軍閉門不出,等突厥人退去的時候,便用騎兵進行追擊,弄的突厥人非常難受。
要知道突厥人南下占不到便宜就相當于失敗,人口以及國力上的弱勢,不足以支撐他們干這樣的賠本買賣。
…………
東西突厥的內訌自然比部落仇殺要激烈的多。
纏戰半個多月下來,先受不了的是西突厥人……
三彌山北的西突厥大軍大帳之中,西突厥統帥阿史那賀魯咆孝著將銀碗砸在一個葉護可汗的頭上,對方頭上立即冒出了鮮血,可他卻一動也不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