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6章上疏
為了此事,馬周進行了兩年多的調研,和以孔穎達等為首的文壇大家進行了長期的探討商議,今日終于形成了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他認為朝廷建立文院,為的就是選育人才,當由朝廷進行多方位的引導,而非是讓各個文院自己任意發展。
從選取童子入學,到教授的科目,再到學院聘請的教授,該管則管,不能任憑書院自主,不然日久必是積弊叢生,把一個個選育人才之地弄的不忍猝睹。
這還只是開篇明義,并舉了幾個實例左證,一些教授和官員勾結在一起,往書院中送人,有時一個人頭竟然還有金錢交易,這和人牙有何區別?
他在文中指出的是長安書院,名氣已大,眾人趨之若鶩,近來招收的生員簡直是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如此哪能長久?
更讓馬周氣憤的是,海事學院也不能免,常常有人奔走說情,為他所拒之后,又有言語威脅之事發生。
為了這事,長安書院的兩位教授竟然還被授意,寫了幾篇文章壞他名聲。
文人間的糟爛事向來如此,倒也不用奇怪。
只是長安書院才建下幾年?竟然已經來到了如此地步?讓李破很是心驚。
這兩年事情多,他確實沒怎么再關注過書院的事情,而且站的太高,瞅不見那些陰暗的角落也是有的。
李破當即想到,這事要是查實,棒子應該落在誰的頭上?又是誰在其中上下其手,壞了風氣?
那不用問了,蓋文達,蓋文懿兄弟兩個,一個掌國子監祭酒,一個掌長安書院祭酒,有了這種事,竟然不能奏于朝中,那他們兩個就都跑不掉了。
長安書院如此,那洛陽書院呢?還有晉陽書院,江陵書院等等,是不是都一樣?
李破惱火之余,覺得是自己太過信任這些人的操守所致,好在書院還只建下幾年,壞的苗頭應該是剛剛開始,大加整飭一番,應該能遏制的住。
是不是要掉幾顆人頭下來,還要視情況而定。
李破頗為慶幸,還好書院中的學生年頭不夠,未能參加科考,照這個樣子,他娘的出來的別都是些急著入仕賺錢的貪官污吏吧?
李破隨后立即詔大理寺卿長孫無忌……嗯,長孫無忌已經被他一腳踢去了涼州,暫掌大理寺的是大理寺少卿戴胃。
所以李破詔大理寺少卿戴胃,督查寺卿王珪,徹查書院事,先就把長安書院祭酒蓋文達召入大理寺待勘,等查下來沒事就放回去,若是查實馬周所言不虛,那他就出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