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3章陛見(二)
…………
文人間的故事是很有趣味的,更是透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褚遂良在一邊聽著馬周說話,覺得這人的心性著實不錯,當年他就不夠沉穩,歐陽詢不太喜歡他的為人,只礙于他父親褚亮的面子,才教授他書法,其他的則甚少談及。
當時他自負聰明,還想博采眾家之所長,早晚自成一派,不讓這些人專美于前,如今想來卻是太過輕浮淺薄。
歐陽詢等人一輩子浸淫書海,經歷了多少挫折委屈,才能在五十多歲的年紀上自蹈先河,憑什么你褚遂良熱心功名利心功名利祿,還能自開一派?
這是純粹的文人間的比較,來不得半點虛假。
當初歐陽詢指導他書法時就曾說過,你旁騖太多,若想在書法之上登堂入室,將來就要在筆力上下功夫,而非是像現在這般,只一味求變求新。
當時褚遂良不以為然,可隨著年紀漸長,這才漸漸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耐心的改正筆跡上的毛病,幾年下來終于摸到了門徑,而其他的,卻也談不上了。
畢竟他追求的是男兒功業,在學識上只會跟那些人越差越遠。
馬周更不用提了,他就算聰明,也沒有褚遂良那樣的條件,能自小便受到父親的言傳身教。
…………
說完和孔穎達相遇的來龍去脈,不知不覺間,也把自己辦學的心路歷程說了一些出來,整個人都徹底放松了。
等他說完,好像過去了挺長時間,又好像是一眨眼的工夫,讓馬周有了些如在夢中的感覺,俺這是在跟皇帝說話嗎?怎么說了這么多,都說了些什么啊?
長安書院的桉子呢?好像提都沒提,他之前好像還準備自辯一番呢……
李破笑著拍了怕桌桉,“朕就說嘛,若無此心此志,又怎能寫得出那么一篇大好文章?三載積聚,一鳴驚人,卿當為眾人之楷模也。”
李破對馬周確實非常滿意,口綻蓮花,不如埋頭做事,馬周看上去就是個做事之人,所以他也不吝夸獎。
不得不說,很少有人在他面前能得到這種待遇,原因就是能夠像馬周一樣專心做事,又有準備,不怕浪費工夫的人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