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1章行政
如今形勢穩定了下來,朝廷稅賦大增之下,道中只有督查使便顯得單薄了一些,尤其是之前進行的數次地方舉試,督查使衙門辦的并不算太好,明顯有著手忙腳亂的跡象。
很容易讓郡縣的官員們鉆空子,如此一來也讓督查使衙門的官員面上無光,因為光,因為他們掌握的就是紀律監察的職責,每一件科場舞弊桉發,反應稍微遲緩些,都好像是在他們的臉上抽耳光。
之前朝中督查寺對此也頗有微詞,只不過督查寺的權責由此大張,愿意在這上面做文章的御史不多而已。
也正因為這些原因,今年李破覺著是時候在道中設下一個正經的省級行政長官了,于是腦海中便浮現出了布政使這個職位。
他不知道布政使這個職位的來龍去脈,但他絕對不會設下什么節度使來代替總管來治理地方,那簡直就是討論是用猩猩還是獼猴來當孫悟空一樣無稽。
在李破看來,此時用衛府,兵部統領各處折沖府,鎮軍,已經形成了一套從募兵,操練,到動員成軍,再到軍事物資補充的比較完善的衛府軍事體系。
非必要不用再出現既能管軍,又能治民的類似于總管府的衙署,軍政分開一直是李破秉承的執政策略。
其實朝中還有尚書令這樣能夠統籌全局的職位,也與此策略相悖,只是為了酬答臣下之功,卻只能不得已而為之。
說句不好聽的話,等到溫彥博等人老去,尚書省也就沒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甚至是朝中不會再出現二品以上的官員,除非是皇親國戚,最多也就是虛職,爵位而已。
這都是把權力集中在皇帝手中的政策,李破正在堅定的施行當中,不斷的在加固皇權之下的根基。
由此可見,他已經對皇權有了清晰的認知,并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沒有半點還政于民的想法。
而這次準備在道中設下的布政使署衙,就相當于后來的省長,職責上也很明確,就是處理地方政務,財稅等事,并直接向朝廷負責。
布政使成為地方上的民政,財政長官,加上督查使的紀律監察,處理刑桉的職能,相互掣肘,地方三級行政機構也就一下完善了起來。
解決了之前督查使想管,卻無法越權,只能向朝中報備,由此產生的拖延不決,行政效率不高的問題。
同時也多出了三十多個地方最高行政長官的職位,以及建立布政使署衙,連帶多出來至少數百個各級行政職位。
憑空多出來這么多的官位,對于大唐的官僚體制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大的變動了,剛剛削減了不少冗官的時節,眼見官僚隊伍又臃腫了起來。
房玄齡等人如果聽到這個消息,估計心里也得五味雜陳,不知道說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