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第461章 吞噬
騎兵的糾纏較量,對于并代騎兵而言,是最為熟悉的作戰模式。
進攻步軍軍陣的時候,他們好像還略有生疏,不能很快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戰果,也就是說在廝殺的過程當中,把握戰機的能力有所欠缺。
比如開始的時候,唐軍軍卒有所慌亂,騎兵這個時候上前沖陣,一定會對唐軍造成非常大的殺傷,可并代騎兵還是按照之前商量好的策略,用弓箭來進行遠程進攻。
而當唐軍軍陣逐漸穩定下來,戰機也就消失了。
當然,即便是對于并代騎兵而言,這也算是一種比較苛刻的要求了,臨機變陣,考量的不但的領兵將領們的膽量,魄力以及他們把握戰機的能力之外,還要考驗各部將領們的配合是否默契。
一個不好,也許就會形成自相殘殺的局面。
所以,到底給予軍前帶兵將領們多大的自由,也一直是困擾主將們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個分寸不太好把握,尤其是得看軍前將領的帶兵能力而定。
不管怎么說,此時與唐軍接戰之際,一個很好的戰機終于出現在了薛萬徹等人面前,唐軍騎兵出了唐軍步軍軍陣。
可以說這種情形他們沒遇到過,卻也有所準備,步騎協同作戰,也正是去歲冬天他們操演的重點。
那么反過來說,破除這種作戰模式的戰術也非常簡單。
兵力雄厚的話,正面擊破敵軍騎兵是最好的選擇,而那也是兩支大軍決戰當中不可或缺的戲碼之一。
而兵力不足的話,暫避鋒芒,引敵軍騎兵遠離步軍軍陣,再視情形加以攻擊就是最合適的戰術了。
所以史大根本沒有猶豫,在煙塵中隱約看見敵軍騎兵出現,立即呼喝連連,率領部下騎兵轉向。
軍中號角隨之響起短促的音節,這是遇敵退避的信號。
此時,唐軍后軍側翼已是煙塵大起,馬蹄如雷,響徹四野,箭矢在空中往來交錯,唐軍盾牌林立如墻,長槍像刺猬一般從盾墻之后伸出。
大群騎兵在陣外往來盤旋,不停在尋找薄弱之處,給唐軍造成殺傷之外,自己同樣在承受著傷亡。
一場襲擾戰,打的和決戰一樣氣勢恢宏,數千騎兵便讓十余萬唐軍不得不停下腳步,仔細應對。
這就是騎兵犀利之處,同樣也是步軍在野外和騎兵遭遇時最不愿見到的一種戰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