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困境
隋末戰亂至今,中原帝國烽煙四起,沒有什么地方能夠幸免于難,戰亂規模之大,波及地域之廣,人口亡逸之多,內憂外患之烈,在中原冷兵器戰亂歷史上,皆是首屈一指。
只是到了這一年,也就是李唐武德三年,諸侯的勢力范圍漸漸清晰了起來,相互攻伐的烈度也隨之降低。
這幾乎是不以眾人意志為轉移的一件事,從大業年間開始,十幾年的動蕩,已讓中原元氣大傷。
王世充已經堪堪吃光了洛陽糧米,竇建德所處的河北山東一片蕭條,蜀中南蠻屢屢起事,加上蕭銑和李唐的諸般戰事,讓這個天府之國在血與火當中迅速破敗下來。
兩淮情形稍稍好上一些,可蕭銑所占據的荊襄之地在朱粲肆虐過后,也是滿目瘡痍。
江南的門閥世族受創嚴重,在林士弘和蕭銑之間幾乎別無選擇,紛紛投靠蕭銑,以農民起義起家的林士弘已有不敵之像,可戰事綿延,富庶的江南諸郡如今也早已是昨日黃花了。
西北涼州的李軌沒怎么動彈,其實他正在面對吐谷渾諸部以及不斷叛亂的黨項諸部的夾攻。
李軌這邊兒不得不多提一下,吐谷渾諸部這個高地族群在西魏年間達到鼎盛,屢屢寇略西北諸郡。
于是,西魏,北周,大隋年間,吐谷渾諸部是各朝西北最為主要的一個敵人。
當中原一統,大隋終于騰出了手腳,在北御突厥的同時,狠狠的給吐谷渾來了幾下,嚴重的削弱了吐谷渾諸部的實力。
到了大業年間,楊廣加意經營西域,吐谷渾這個釘子就顯得尤為礙眼,所以在大業初,楊廣派兵徹底將吐谷渾諸部趕回了高地之上,順便將很多黨項部族變成了大隋的奴隸。
而大業末年將西北鬧的天翻地覆的白瑜娑反軍,開始起事的時候就是黨項奴作亂,后來很多人都稱之為奴賊或是白奴兒。
此時西北的情形很復雜,整個脫離了大隋統治的黨項部族一部分投到了李軌麾下,一部分呢開始以劫掠為生,讓李軌不得不屢屢派兵平亂。
而高地的吐谷渾也來湊熱鬧,徹底拖住了李軌擴張的步伐,沒能及時在薛舉父子敗亡時撿到便宜。
可這會兒在高地之上,另外一個強大的部族終于出現了,他們就是高地南方的吐蕃人,在經歷了漫長的部落仇殺之后,吐蕃人終于統一在了一面旗幟之下,勢力從高地南方急速擴張了起來。
本來吐谷渾諸部是他們幾乎無法戰勝的一個強大的敵人,可在吐谷渾諸部已經奄奄一息的今天,吐蕃人欣喜的騎著高地矮馬,一步步的將吐谷渾諸部給肢解開來。
于是,戰敗的吐谷渾部族一部分成為了吐蕃人的奴隸,一部分則被趕出了他們世代放牧的家園,重新來到了中原帝國的西北,和李軌糾纏在了一起。
吐蕃人抓住了機會,走向強盛,他們唯一面臨的問題好像就是擴張的太快,讓他們有點不適,他們不但要消化勝利的成果,也還要防范投降的吐谷渾部族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