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士貴
可以說,張士貴壓根兒就沒有寧為雞首不為人后的念頭,在這一點上,其實和當時的李破是很相像的,欠了些雄心壯志,也沒什么安邦定國的心思,只想找個大點,穩當點的靠山來投效。
而李淵適時而起,出現在了張士貴面前,和李破不同的是,李破那會兒在馬邑邊塞,人微力寡,最終沒入李淵法眼。
可張士貴不同,想要南下長安的李淵急需的就是這樣的人物,于是不出所料的,郎有情妾有意之下,一紙書信相招,張士貴直接便降了李淵。
得封光祿大夫,弘農縣公,駐于原地,牽制潼關屈突通以及河南的李密,王世充兩人,到李淵占據長安,屈突通歸降,劉文靜守潼關的時候,張士貴于是歸于劉文靜轄制。
可以說,張士貴是劉文靜舊部,在這一段時間里,他和劉文靜配合的不錯,占據了潼關以東的大片疆土,劉文靜對張士貴很器重賞識,離任去西北的時候,也想帶張士貴同行。
而張士貴這么多年,也就一個劉文靜能賞識重用于他,并許之為友,張士貴自是不忍相棄,極愿跟劉文靜調任西北,去見識一下西北豪杰的。
可以當時張士貴的身份,地位,調任別處可不是劉文靜能說的算了,所以兩人依依相別,都以為日后必能功成名就,順便也成就一段佳話。
當然,依照他們各自的性格來說,反目成仇的幾率要大的多。
不過世事沒有如果,張士貴再聽到劉文靜消息的時候,劉文靜已然被誅,黨羽舊部紛紛受了牽連。
而此時張士貴的日子本來就越來越難過了,李建成出守潼關后,自然不會再重用劉文靜的部下。
最糟糕的是,張士貴祖籍在晉地,后來的家鄉在虢州,他的祖上還是北齊余孽,和關西人天然就隔著一層。
而當時朝中內外,晉人正在受到強烈的排斥,這許多因由加在一起,張士貴自然不會好了,兵權漸漸被太子心腹們削奪一空,待到李破大舉南下的時候,潼關兵力猛然收縮了回來,就更用不上他這個河南土著了。
所以,張士貴在潼關孤立無援,漸漸為眾人所輕,他本人對李建成也是不滿日甚,尤其是劉文靜被誅之事,讓他對太子一系產生了極大的怨恨。
這個時候,還是秦王李世民拉了他一把,調其為秦王府左監門將,為駐守于黃河沿岸的大軍運送糧草。
轉了一圈,張士貴又干起了老本行,從一個河南大寇成了運糧官兒,這樣巨大的落差,他心中的失望也就可想而知了,依他的性格,對李世民也是不太滿意。
他的性情確實和劉文靜比較相像,心胸不很寬廣,自高自傲,很容易便心生不滿,只是兩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張士貴吃了虧會長記性,沒劉文靜那么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