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談論
王祿一看他在訴苦,也點頭附和道:“總管說的是啊,比如吾等這些留守之人,便是在為至尊看守家業,像薛伯褒那樣的賢能之輩,真的歿一個少一個,若臣能去長安,肯定要問一問至尊,還記不記得故土,豈能得有天下便不分親疏彼此?”
這話說的不很恭敬,但在座的其他兩位卻都笑了起來。
皇帝起兵在云內,可在世人眼中,皇帝的龍興之處肯定是在晉陽,所以并代兩州的人們都視皇帝為自己人。
兩邊的人一旦遇到,就此爭吵起來的故事已不知凡幾,比如說從代州那邊過來晉陽任職的官員們,就像王祿,和并州的官佐們飲酒,總要為此爭辯上幾句,不然大家都會覺著少了點什么似的。
而王慶說的其實也是實情,不論李淵還是李破,他們南下長安的時候都帶走了很多人,那些人各個才干非凡,說一句晉地之精華真不為過。
而且晉地也非文風鼎盛之地,走了那么多的賢能之人,后輩們卻還沒有跟上,此時正是青黃不接之時,想要引晉地人才入晉陽書院,那不止是浪費,而且之后也無法像長安書院一般很快的讓晉陽書院揚名于世。
王琦也知道,眼前這兩位所言并非是說給自己聽的,便也笑道:“我可沒有叔父,大兄這樣的見識,也只這么一說。
可養育賢才之事至尊極為重視,兩位可要上心一些,至于是引他方鸞鳳來棲梧桐,還是自取清泉而溉沃土,就是兩位所要抉擇之事了。
我也是晉人,自小生于晉陽,所以只想著能做一些于鄉人有益之事,我以為眼光要存于長遠,切莫為求富貴而行急功近利之舉。
這點小小的心意還望兩位能細加考量一番。
如今天下已平,不分彼此的事情至尊肯定要多做一些,以安天下官民之心,咱們這里以后吃了虧,可莫要叫冤,畢竟自家人有些時候是要吃些虧的。”
這話說的很是大氣,不像出自女子婦人之口,王慶和王祿稍稍對視,大致上都是一個心思,南園之主果然名不虛傳。
當年王琦少時,自號南園主人,揚名于晉陽城中晉陽城中,如今記得的人已不多,可作為王氏中人,關于王昭儀的一切,都屬基本常識。
也是因為性情所致,王琦對籌建晉陽書院的事情很感興趣。
她對長安書院本就很是向往,可身份所限,不好過去游覽,主要怕招惹是非,倒是李春帶著阿史那天香,王貞兩個曾到那里游玩過幾次,讓王琦很是羨慕。
但那幾位太跳了,王琦等閑不會跟她們廝混于一處,不然挨上幾拳,或被踢上幾腳,王琦可受不了這個。
…………………………